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不晚于西周时期。此后,中华文明进入各民族内涵式交融的时代。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中国,结束战国时期地方割据的局面,并不断推进全国性的经济统一、政治统一和文化统一、从而使创造中华文明的主体民族人数越来越多,内部凝聚力越来越强。至公元2年,汉族的人数已近6000万,占当时西汉总人口的9/10。此后,虽有王朝更替和社会变革,但中华文明交往交流的步伐更为稳健,交融的成果更为显著。

材料二   在西方,罗马是后起的文明国家。最初,罗马势力很小,属于小国寡民的城邦;后经过近250年陆陆续续的对外战争,征服了意大利;接着通过三次布匿战争,彻底摧毁了海上强国迦太基,确立西部地中海的霸主地位;此后,又经过一系列征服与吞并,到公元前1世纪中叶,罗马灭亡了塞琉古和托勒密王朝,彻底征服了叙利亚和埃及王国,成为跨多个古代文明区的大国。奥古斯都去世后,罗马的疆域虽有所改变,但基本版图已经奠定。公元2世纪的史学家阿庇安认为,罗马帝国的疆域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帝国的领土面积。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杨共乐《从比较的角度看罗马文明的三大特征》

(1) 根据材料,概括秦汉时期的中华文明和同期的古罗马文明的异同。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展古代文明比较研究的意义。
【考点】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罗马帝国;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困难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政治军事一统天下的历史,质言之也是农业地域性拓进的过程。秦汉帝国以农战并天下,重农而富强,农业为国家立存发展的脊柱。如秦始皇在琅琊石刻中提到:“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汉立国后,天下疲敝,汉政府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颁布“复故爵田宅”令,大力扶植农业经济;汉惠帝时,“减田租,复十五税一”;汉文帝时诏曰:“夫农,天下之本也,其开籍田,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汉武帝继承了秦始皇未完成的伟业,领导帝国继续开疆拓土,经过数十年连绵不断的对外战争,终于“达到了其移民所能生存的生态地理极限,以及帝国行政力量所能控制的政治地理极限”。秦汉帝国不仅在中央设置专门的农业官职和管理机构,在地方又置大量农官行政系统,负责劝课农桑、指导农耕、推广技术、凿灌溉渠、治理水患等。各级官吏也有权对农业生产进行监督和管理,在制度上保障了农业功能得到全面实现。

材料二   汉继秦而兴,再次一统全国,经数代潜心经营,国家逐渐走向强大。汉武帝刘彻登基后,兴文教,昌武功,一个立国于中原,以汉族为统治集团核心力量,以“泛中原农耕文明板块”为统治范围的帝国统治模式也随之确立。秦汉“大一统”局面在形成过程中孕育出强劲的中央集权体制,为农业开发和经营边略提供制度上的保障。早在夏商周就已萌芽的重农思想不断发展,衍生出的理论迎合了统治者的需要,同时又受社会、经济、地理、科技、交通等各种综合因素的影响,农业的“多功能性”得到政权的承认与强化,维持了帝国各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摘编自胡岩涛徐卫民《“大一统”视域下的秦汉帝国西北农业开发》

(1) 根据材料一、概况秦汉实施农业国家战略的措施。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农业国家战略地位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困难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统治前期推行“有为而治”的指导思想,执行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的经济政策,对外穷兵黩武,导致统治后期民怨沸腾,被迫下轮台罪己诏。公元前87年,汉武帝病逝,命霍光、桑弘羊等人辅佐幼主昭帝。前81年,霍光召集全国各地选出的贤良文学人士进京商议罢黜盐、铁、酒等专营政策,盐铁会议召开。 在会议上,从民间来的贤良文学对盐铁官营等财政措施进行了全盘否定,并进而攻击汉武帝时期的内外政策;作为这些财政措施的经办人,桑弘羊坚决捍卫汉武帝的内外政策,就盐铁等政策的存废与贤良文学展开了激烈论辩。会议结束,朝廷仅罢去了郡国酒榷和关内铁官,其他各项政策仍维持不变,但经济上官营政策有了一定收缩,这场会议中的贤良文学人士普遍得到了重用。

——摘编自陈启喆《盐铁会议和西汉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演变》

材料二   明洪武元年(1368年),统治了97年的元王朝被推翻,但残余势力仍旧盘踞北方,朝廷屯重兵于九边重镇,每年需要军粮250万石,给国家造成了较大的财政压力。 洪武三年,朱元璋采山西行省官员建议,令商人于大同仓交米1石,或于太原仓交米1石3斗,发给淮盐1小引(200斤)。 商人纳毕,就可以拿着发给的盐引前往指定的盐场领

取食盐售卖,此即所谓“开中法”。 同时规定,商人贩卖食盐,必须持有盐引,盐与引离,或伪造盐引,即以贩私论处,罪至死。 自此,民间贩盐事业迅速发展,据《明史·食货志》记载,洪武时期,全国产盐最多的两淮、两浙两个盐区,每年办大盐引(400斤)为 572 400 余引,约占全国盐引数的一半。

——摘自朱宗宙《明清时期盐业政策的演变与扬州盐商的兴衰》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盐铁会议争论的实质及带来的影响。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开中法实施的背景及影响。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