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图—1,是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调节烛焰中心、凸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
(2)固定凸透镜的位置,将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较远处,此时应移动直至出现最清晰的像,记录物距、像距、像的性质;
(3)改变物距,重复上述操作,多次实验,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凸透镜的焦距:
实验次数 | 物距/cm | 像距/cm | 像的性质 |
正立或倒立 | 放大或缩小 | 虚像或实像 |
1 | 18.0 | 6.9 | 倒立 | 缩小 | 实像 |
2 | 10.0 | 10.0 | 倒立 | 等大 | 实像 |
3 | 7.0 | 17.7 | 倒立 | 放大 | 实像 |
4 | 4.0 | / | 正立 | 放大 | 虚像 |
分析数据可知:当物距大于凸透镜焦距时,物距减小,像距;
(4)当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小明不小心用手指尖遮挡住了凸透镜的一部分,这时光屏上(选填“仍能”或“不能”)成烛焰完整的像;
(5)实验中,小明将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将光屏适当靠近凸透镜后,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由此可判断小明佩戴的是(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6)如图—2,当无人机在高空拍摄地面场景时,所成的像最靠近图—3中凸透镜主光轴上的(选填“a”、“b”、“c”或“d”)点;
(7)生活中常用的放大镜应用了表中第次实验的成像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