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史知识浩如烟海。某中学七年级(3)班同学组织开展了课外学 史的活动,邀你共同探究:

【方式一:歌谣学史】

材料一   夏建国属第一,中华从此奴隶制。王位传给儿子启,禅让从此变(A)。夏桀本是亡国君,商汤灭夏建商朝。商纣暴虐施炮烙,引来武王正义师。商周决战在(B),纣死商亡西周立。

【方式二:史书学史】

材料二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

【方式三:时政学史】

材料三   1989年,为了更好地纪念孔子对人类文化的杰出贡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中外合作和友谊,经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批准,“孔子诞辰故里游”活动改办为每年一届的国际孔子文化节,于每年的孔子诞辰即9月26日至10月10日在孔子故乡曲阜举行。

【方式四:考查学史】

材料四   如图

秦始皇陵

(1) 请在空格处填写相应的内容,将方式一中的歌谣补充完整。
(2) 材料二中的“卫鞅”是谁?“卫鞅”的变法给该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3) 方式三新闻中国际孔子文化节所纪念的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他宣扬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4) 如果你有幸到秦始皇陵参观,你可能会听到那些有关秦始皇的功绩介绍,请列举两例?
(5) 以上学史方式,你认为最能了解到真实历史的是哪一种学习方式?为什么?
【考点】
秦灭六国;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商鞅变法; 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2.

中华民族具有反对分裂、维护统一光荣传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走向统一】

材料一 

   

(1)如上图图示反映了从春秋到秦朝国家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回答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巩固统一】

材料二   秦统一后,经过两次廷辩,秦始皇决定将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余郡,郡下设县。

——《中国历史》

(2)写出材料二中秦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创新举措。结合所学指出这一制度对秦朝与后世的影响。

材料三   从公元前230年起,秦国只用了十年时间,就完成了“六王毕,四海一”的伟业。从此一个广褒的统一帝国就在中国历史上诞生了。为了防止再次分裂,秦始皇从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出发,采用郡县制牢牢地掌握了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控制权。他通过在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中实行的官僚制度,形成了一整套高度发展的中央管理体系,并以古今第一帝的始皇帝身份将自己凌驾于政府之上,最终为大一统制度的实现奠定了君主集权和官僚统治的组织保证。建立起统一国家行政管理制度的秦始皇,又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推行了巨大的统一工程,铸就了中国古代大一统制度的雏形。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当时消除了国家分裂的局面,使整个中国达到了空前的统一和繁荣,关键在于它找到了一套大一统制度,并使其成为中国古代社会长期有效的一套规则。

——摘编自杨松华《大一统制度与中国兴衰》

(3)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一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材料一所表述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是材料一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未涉及”。

A.公元前230年,秦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大业。                                        (     )

B.秦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     )

C.郡县制的设立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                                                (     )

(4)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秦始皇在文化、经济和交通领域巩固统一措施。

【维护统一】

材料四   孙中山先生说过“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台独”分裂是祖国统一的最大障碍,是民族复兴的严重隐患。……祖国统一的历史任务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节选自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5)综合以上分析并结合习书记的讲话,谈谈对国家统一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