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观察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1) 图示中A秦朝的建立者指的是谁?在何时建立?
(2) 图示中B处涉及的是哪一制度?
(3) 图示中C处统一使用的文字是什么?文字的统一有何意义?
(4) 图示中D处统一后货币的名称是什么?货币的统一有何积极影响?
【考点】
秦灭六国;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中华民族具有反对分裂、维护统一光荣传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走向统一】

材料一 

   

(1)如上图图示反映了从春秋到秦朝国家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回答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巩固统一】

材料二   秦统一后,经过两次廷辩,秦始皇决定将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余郡,郡下设县。

——《中国历史》

(2)写出材料二中秦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创新举措。结合所学指出这一制度对秦朝与后世的影响。

材料三   从公元前230年起,秦国只用了十年时间,就完成了“六王毕,四海一”的伟业。从此一个广褒的统一帝国就在中国历史上诞生了。为了防止再次分裂,秦始皇从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出发,采用郡县制牢牢地掌握了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控制权。他通过在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中实行的官僚制度,形成了一整套高度发展的中央管理体系,并以古今第一帝的始皇帝身份将自己凌驾于政府之上,最终为大一统制度的实现奠定了君主集权和官僚统治的组织保证。建立起统一国家行政管理制度的秦始皇,又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推行了巨大的统一工程,铸就了中国古代大一统制度的雏形。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当时消除了国家分裂的局面,使整个中国达到了空前的统一和繁荣,关键在于它找到了一套大一统制度,并使其成为中国古代社会长期有效的一套规则。

——摘编自杨松华《大一统制度与中国兴衰》

(3)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一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材料一所表述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是材料一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未涉及”。

A.公元前230年,秦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大业。                                        (     )

B.秦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     )

C.郡县制的设立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                                                (     )

(4)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秦始皇在文化、经济和交通领域巩固统一措施。

【维护统一】

材料四   孙中山先生说过“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台独”分裂是祖国统一的最大障碍,是民族复兴的严重隐患。……祖国统一的历史任务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节选自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5)综合以上分析并结合习书记的讲话,谈谈对国家统一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普通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罪),天下大定。”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秦代的“书同文字”是历史上有明文记载的一次文字整理规范活动。先秦古字经过这次整理,字样结构得以定型,这对贯彻法令、传播文化起了重大作用。我国地广人多,各地方言迥异,后来历史上又多次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而文字的统一、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步的一条生动鲜明的脉络。

——摘编自黄德宽《书同文字:汉字与中国文化》

材料三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四   秦用商鞅,连相坐之法,造参夷之诛(“参”通“叁”,诛夷三族);增加肉刑、大辟,有凿颠、抽肋、镬亨(同“烹”)之刑。至于秦始皇,兼吞战国,遂毁先王之法,灭礼谊之官,专任刑罚,躬操文墨(亲自断案)……奸邪并生,赭衣塞路(穿囚服的人挤满了道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溃而叛之。

——《汉书·刑法志》

(1) 材料一中的“秦初并天下”发生在哪一年?“初并天下”的意义是什么?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代的“书同文字”指的是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的哪一项措施?根据材料二,归纳出秦代的“书同文字”所带来的影响。
(3) 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分析,秦朝在中央和地方上的制度创新分别是什么?
(4) 根据材料四回答,为什么会出现“赭衣塞路,囹圄成市”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再写出一例秦朝暴政的表现。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