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以“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解答问题,
材料一 隋炀帝大业元年,更令开导,名通济渠。西通河洛,南达江淮。炀帝巡幸,每泛舟而往江都焉。其交、广、荆、益、扬、越等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
——杜佑《通典州郡典》卷一七七
(1)材料一中的“运漕商旅,往来不绝”得益于隋朝开凿的哪一个著名的工程?这个伟大的工程对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材料二 唐朝前期,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在农业方面,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唐朝非常重视兴修水利,在全国各地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
——摘编自统编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归纳唐朝农业发展的主要表现。(写出两点)
材料三 宋代因西北陆路通道阻塞,海外贸易获得巨大发展……与宋通商的国家除了日本、高丽以外,还有散布于印度支那半岛、南海群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以及东北非洲海岸的海南诸国与西天诸国共50多国……两宋先后在广州、明州、杭州等处设置市舶司与市舶务,主管进出口贸易……市舶收入不少。北宋初年,广州的市舶收入只是占了国家财政收入的2%。到了南宋初年占据了全国财政收入的20%。
——摘编自李春棠、侯力《中国古代史教程》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两宋时期海外贸易发展的特点。(写出两点)
材料四 明朝时,甘薯从外国传到福建和广东。清初甘薯种植逐步在浙江及长江流域……北方的河南、陕西、直隶等省份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展。顺治年间,玉米种植还不普遍……玉米适应性强、产量高的优点,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人们在山区和平原地区大量种植玉米。……17世纪后期,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等地广泛栽培马铃薯。马铃薯以生长期短、适应性强、耐贫瘠等优点,受到农民的欢迎。
——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4)根据材料四,指出明清两朝从国外引进和推广了哪些农作物?(写出两个)
(5)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你认为促进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写出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