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走向近代的欧洲发生了巨大变化。九年级(1)班同学以“社会的巨变”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下面是各小组承担的不同任务,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绘制思维导图——了解经济之变】

任务二:【品味艺术作品——体会思想之变】

任务三:【提炼资料观点——阐述世界之变】

※明朝中叶之后,原产美洲的辣椒、西红柿、玉米等传入我国。今天,世界的植物食品中有1/3的品种来自美洲。小麦、燕麦、大麦等农作物引入美洲。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商品如烟草、可可等出现在各国市场。中国的茶叶、东方的香料也大量销往欧洲。欧亚之间商品流通量大为增加。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便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掠夺。欧洲殖民者在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黄金、白银,还将美洲、非洲和亚洲殖民地的马铃薯、玉米、番茄、烟草、可可、茶叶等作物运回欧洲;把欧洲的葡萄酒、啤酒和毛纺织品销往殖民地。这一进程客观上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由于西班牙殖民者对印第安人的残酷压榨和杀戮,以及致命的传染病,殖民地内的印第安人几乎灭绝,致使美洲劳动力极度匮乏。为此,西班牙人从非洲贩运大批黑人到美洲做奴隶,继葡萄牙之后进行黑奴贸易。千千万万的黑人或在长途跋涉中死于炎炎烈日之下;或在阴暗、狭窄、恶臭的船舱里死于瘟疫;或因船上的粮食、淡水不足而被活活地抛入大海,葬身鱼腹。

(1) 第一组同学绘制了西欧经济发展的思维导图,请填写①②对应的内容,并归纳①②两种经营方式的共同特点。
(2) 第二组同学查阅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不同领域的文艺作品。请概括图一、图二作品体现的共同思想内涵,并简述文艺复兴的意义。
(3) 第三组同学搜集了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变化的大量资料,整理形成以上内容展示学习成果。请围绕“新航路的开辟”提炼一个观点,阐述以上内容与观点之间的联系。(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考点】
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文艺复兴; 新航路的开辟; 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实践探究题 困难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14-17世纪,欧洲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变化,逐步走向近代社会。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一场相关历史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经济发展】

材料一:14-17世纪,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手工工场是指经营者将生产者集中在一个场地内进行生产,他们提供生产工具和原材料,生产者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最早的租地农场出现于14世纪下半叶的英国,这是一种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它存在的目的就是要谋取利润,以市场为生产的基本目的,主要依靠雇佣自由的工资劳动者。

——摘编自《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共同之处。

【思想引领】

材料二:“文艺复兴”最伟大之处,在于它既是古典的,更是创新的。它是古典的,因为它使罗马帝国衰亡以前的古希腊、罗马鼎盛时期的光辉璀璨的文明重新获得了生命。这个时期的艺术巨匠们向世人证明,神权统治并没有把欧洲同它的文化源头隔绝,而是让圣母、圣子都焕发出人性的光泽。

——摘编自陈乐民、周弘《欧洲文明的进程》

图A《蒙娜丽莎》

(2)根据材料二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既是古典的,更是创新的”的含义,从审美的角度,简要赏析图A作品。

【新路出现】

材料三:哥伦布,中世纪欧洲航海家,他在1492年到1502年间四次横渡大西洋,并成为到达美洲新大陆并发表其事业的首位西欧人。自幼便热爱航海,他认为之所以帆船向大海启航后,船身由下而上渐渐消失的原因,正是因为地球是圆的。同时间,欧洲国家极需要南亚、东南亚的香料和黄金,但通往亚洲的陆路却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阻,因此欧洲的君主开始改变以往的想法。哥伦布在到处游说了十几年后,于1492年,终于得到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一世的资助。

——摘编自徐戈平《哥伦布》

图B 麦哲伦

(3)根据材料三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哥伦布能够开辟新航路的原因。简述图B人物及其船队的贡献。请用一句话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名称。(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

实践探究题 普通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荷兰地区的风俗画形成于15、16世纪之交,受到人们的喜爱。这些画作通常聚焦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如家庭生活、工作场景、节日庆典等。画家们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展现了普通人的生活细节,以及他们的情感和思想。风俗画的主题多样,包括家庭生活、工作场景、节日庆典等,它们通常没有高深的主题和深刻的寓意,而是直接地以非理想化的手法来如实地反映市民和农民的日常生活。荷兰风俗画的画家们在风格上也各有特色,作品如《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和《倒牛奶的女仆》展现了一种静谧、优雅的气氛,作品如《荷兰港口入口》则展现了荷兰海上贸易的繁荣景象。

材料二   这幅《银钱兑换商夫妇》被美术史家称誉为“开辟了近代美术描绘日常生活的先河”。《银钱兑换商夫妇》描绘的是安特卫普出现的金融业务的最早商业形式——钱铺,它是银行的雏形。画中这一对夫妇,男人是钱铺掌柜,他正在专心地称量金银,女人悠闲地翻着画册,眼睛却注意着丈夫的活动,这是一对中产阶级夫妇生活的一个侧面。在桌面上有一面凸镜,镜内照出这个房间长方形的窗子,透过窗户还可以看见街上的房子与树林。

——摘编自伊丽达等编著《图说西方绘画艺术》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荷兰地区风俗画的特征。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荷兰的风俗画出现的背景。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运用图像史料进行史学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实践探究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