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如果说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那么到了20世纪初则进入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时代。虽然康有为生于1858年,孙中山生于1866年,他们近于同一辈人,但在社会政治思潮及其实践的急遽([jù],急)嬗([shàn],变迁)变中,他们的脚步却是前浪推后浪,显示为两代人。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1918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的姊妹刊物《每周评论》。从这以后,新文化知识分子由批判封建旧传统等一般宣传,开始转向宣传现实的政治斗争,把民主与科学思想同时事政治结合起来。五四运动前后,《新青年》刊登了李大钊《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每周评论》也纷纷发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摘译版《共产党宣言》以及陈独秀《二十世纪俄罗斯的革命》等文章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康有为和孙中山的政治主张有何不同,分别进行了怎样的实践?
(2) 根据材料二,指出陈独秀等知识分子思想宣传内容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3) 综合上述探究,谈谈你对历史人物与历史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
【考点】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资产阶级上层改良运动主要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倡导,(却)以下跪的方式祈求改良,最终由于触碰了封建统治阶级核心利益和统治体制而夭折。以孙中山为首的下层资产阶级的暴力革命派,夺取了国家政权,却以袁世凯称帝断送了建立共和国的伟大主张。

——摘编自《浅谈近代中国道路选择的曲折性》

材料二:该事件推倒了皇帝宝座,用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度代替封建地主阶级的专制制度,是历史的巨大进步,动摇了中国人对两千年来似乎亘古不变的皇权统治的崇拜。从此,“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成为人民大众新的根深蒂固的信念。在此之后。出现了历时近十年的现代工业发展浪潮,现代化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有明显的提升。

——摘编自张海鹏《从历史意义和失败教训上读懂这座里程碑》

材料三: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如果说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那么到了20世纪初则进入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时代。虽然康有为生于1858年,孙中山生于1866年,他们近于同一辈人,但在社会政治思潮及其实践的急遽(jü,急)变嬗(shàn,变迁)中,他们的脚步却是后浪推前浪,显示为两代人。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改良运动”、“暴力革命派夺取国家政权”各指什么事件?两者的共同点是什么?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3) 综合以上探究,谈谈你对历史人物与历史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