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返回首页
1. 在音乐会上,一男高音歌唱家小聪在放声歌唱时,一女低音歌唱家小红在轻声伴唱。下列声音波形图中能够正确反映上述男、女歌唱家歌唱时的声音特征的是(纵坐标表示振幅,横坐标表示时间)( )
A.
B.
C.
D.
【考点】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答案】
您现在
未登录
,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单选题
普通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变式训练
拓展培优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实验中学八(2)班的自习课很安静,大家都在认真的做作业,突然听到某个学生大声读题的声音,坐前排的小明立即判断出是坐在最后排的小华声音,他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频率
单选题
容易
2. 歌曲《东方红》简谱中有如下片段,其中的数字符号表示声音的( )
A.
响度
B.
音色
C.
音调
D.
振幅
单选题
容易
3. 下列关于声音“高”“低”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
“曲高和寡”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
“男低音”中的“低”是指声音的响度小
D.
“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音调低
单选题
容易
1. 如图所示,分别是甲、乙、丙、丁四个物体发出的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下面关于四者发出声音的特性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响度不同
B.
乙、丙音调相同
C.
丙、丁音色相同
D.
无法判断
单选题
困难
2. 我们处在声音的世界中,声音无处不在。如下图是甲、乙、丙、丁四个物体发出的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音调相同
B.
乙、丙响度不同
C.
丙、丁音色相同
D.
甲、乙、丙音调和响度各不相同
单选题
普通
3. 上课时,老师对同学们说“朗读时,声音请大一点”,这里的“大”指的是声音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频率
单选题
普通
1. 如图一所示,用同种瓷砖切成宽度相同而长度不同的砖条,敲击时,能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如图二所示,甲、乙、丙是敲击砖条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声波图,用较小的力轻敲其中一个砖条产生的波形是
,再用相同较大的力分别敲击A、B砖条,则敲击A砖条产生的波形是
(以上两空均选填“甲”、“乙”或“丙”)。
填空题
容易
2. 小凤在表演二胡演奏时,拉动琴弦,使琴弦
而发声;表演中小凤不断用手指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填空题
普通
3. 成语“万籁俱寂”常用来形容夜晚的宁静,从声音的特性分析,这主要是指夜晚声音的
很小。
填空题
容易
1. 如图莺莺塔在山西省永济市普救寺内,全塔共13层,高36.76 m。在塔的附近敲击石块,人们在一定位置便可听到“咯哇、咯哇”类似青蛙的鸣叫,经多方面研究,莺莺塔回音机制主要有两个方面:①建筑材料表面光滑还涂有釉料,对声波具有良好的反射作用。②它的塔檐非常特殊,每层檐都有一个向内弯曲的弧度,入射到每层檐的声波都被全部反射后,声音再经过叠加、汇聚,最后使回音增强,并且这种叠加有时能使声音拖长、频率发生变化,使敲击石块的声音变成蛙鸣。根据上述材料,请你回答:
(1)
文中谈到,在塔的附近敲击石块,人们在一定位置便可听到“咯哇、咯哇”类似青蛙的鸣叫,这是由于声音
形成的;
(2)
敲打石块入射到每层檐的声波都被全部反射后,声音再经过叠加,有时能使声音拖长、频率发生变化。如果声音的
变大,声音的音调将
;
(3)
通过塔反射叠加,使回音增强,塔的作用就是提高了声音的
,“咯哇”类似青蛙的鸣叫是指
相近;
(4)
如图是小明同学在离塔较远处敲击石块,用秒表记录的从声音发出到返回的时间是
s,小丽想测量小明离塔的距离,他先用软尺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C,如图,记为
cm,然后让轮子沿着两者间路线滚动,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为 n,则小明离塔的距离利用L=nC可计算出来。
科普阅读题
普通
2. 某同学想比较聚酯棉材料和海绵材料的隔音性能,他准备了盒子、闹钟、声级计(测量声音响度的仪器)等器材,做了如下的探究。
(1)
该同学从生活物品中选取隔音“房间”,然后在“房间”外围铺一层聚酯棉和海绵材料,制作成隔音盒,以下物品中最不适合作隔音“房间”的是____(填字母);理由是:____。
A.
鞋盒
B.
矿泉水盒
C.
粉笔盒
(2)
该同学分别用两种材料做了如题1图所示的隔音盒。该制作的错误之处是
。
(3)
改正错误后,该同学在安静的环境下,使闹钟播放80dB的声音,先后置于两种隔音盒中,使声级计在距隔音盒不同距离的位置测量接收到的声音如题2图,得出下表中的数据。表格A处应填写的物理量是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下料
聚酯棉
海绵
距离/m
1
2
3
1
2
3
A/dB
54.3
49.1
46.6
61.7
55.8
53.4
(4)
利用数据进行比较,得出
材料的隔音性能更强。
(5)
该同学认为人耳可以替代声级计进行探究,并提出如下两种方案,最佳的是____。
A.
人距隔音盒一定距离处,先后比较人听到闹钟在两种材料的隔音盒里发出声音的大小
B.
人边听声音边后退,直至听不到闹钟发出的声音为止,比较两次距隔音盒的距离
(6)
A图是开窗时声级计接收到的声音波形图,则图中
(选填“甲”、“乙”或“丙”)图可能是关窗后声级计接收到的声音的波形图。
综合题
普通
3.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实验时,小明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1)
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泡沫小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泡沫小球被弹开,这说明
,泡沫小球的作用是
;
(2)
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气,听到的声音将逐渐变小,由此推理可知:
;
(3)
如图丙所示,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发出声音,并逐渐缩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发现钢尺振动得越来越快,听到的声音越来越高,这说明
;
(4)
如图丁A、B是钢尺的振动输入示波器后我们看到的波形图,其中图
是响度较大时产生的波形。
实验探究题
普通
1. 学校艺术节的合唱比赛中,同学们在乐队的伴奏下放声高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同学们的歌声是由振动产生的
B.
现场观众听到的歌声可以在真空传播
C.
“放声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D.
观众能辨别不同的乐器声,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单选题
容易
2. 生活中经常用“高”“低”来形容声音,如“女高音”的“高”,是指声音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传播速度
单选题
容易
3. 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
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
C.
“隔墙有耳”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D.
人在月球上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单选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