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先秦诸子思想】

材料一   孔子认为对人类、人性,生命的终极关怀和爱护,是至上的道德原则,亦是最高的政治目标。不仅仅要有血缘之爱、孝悌之德。还应该拥有“忠恕之道”,同时经过“礼”的外在社会规范的雕琢实现“立德”以塑人的积极追求。“不愤不启。不排不发”是孔子道德教育思想中的至理名言。孔子认为“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学思结合才能明德立行。孔子主张人自身的内省.并不断进行行为的检查、调控、修正及完善,如曾子所言及的“吾日三省吾身”,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出处与道德准则相符合,同时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以此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摘编自刘泽君《孔子德育思想初探】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

——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德育思想的特点。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影响。
【考点】
百家争鸣的意义与影响;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统一分裂一再统一的总趋势推动之下,社会变革异常激烈。而这场伟大变革的时代转折点又在春秋战国之际,站在这个转折点上,看春秋是经济萧条、政治颓败的冷清社会,看战国则是经济飞跃、政治革新的一派繁荣景象。在私学中,著名的教师几乎都是思想家,他们不拘泥于传统,自由发表对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不同观点,从而形成了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各种学派。

——摘编自晃福林主编《中国古代史(上)》

材料二   平王东迁后,周室仅有洛阳周围数百里之地,相当于一个小国。西周有诸侯定期向王室述职纳贡的制度,而春秋时诸侯国不再遵守。春秋初,有100多个大小不等的诸侯国,诸侯国内部争夺以及相互之间的争夺空前激化。游牧族乘机侵扰,今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境内诸国都受到威胁。到春秋末已逐渐出现七强并立,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承认赵、魏、韩三家为诸侯,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承认齐田和为诸侯,七国并立局面正式形成,这对宗法传统破坏比较彻底。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的表现。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面临春秋战国这场“社会变革”,儒家、法家提出的治国观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