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青年是家国责任的承担者,是民族未来的希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为福州船政学堂第一届驾驶班毕业留影。福州船政学堂第一届驾驶班毕业生在历史上几乎承包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激烈和重要的海战。三十人中,十三人成为近代中国第国一批官派赴英海军留学生,肩负中国“亘古未有之变局”中的海防建设重任。

材料二   邹容早年大事记

1897年,蔑视旧学,向往维新变法。喜读《天演论》《时务报》等新学书刊;

1902年,大量接触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文化,革命倾向日趋显露;

1903年,写完了《革命军》一书。书中写道:“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以期建立中华共和国。”

材料三   《新青年》中以“青年”命名的文章节选

篇名

作者

刊号

内容提要

《敬告青年》

陈独秀

《青年杂志》第1卷第1期

青年应该是自主的、进步的、进取的、世界的、实利的、科学的。

《青年与国家之前途》

高语罕

《青年杂志》第1卷第5期

详论国民之责任,详细阐释了青年于国家前途的重要性。

材料四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毕业照的拍摄背景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清政府在当时为筹措海防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2)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邹容救国思想发生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影响。
(3) 根据材料三总结《新青年》中的青年观,并结合所学谈谈《新青年》对当时青年的作用。
(4) 根据材料四,“五四”的火炬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5)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该如何承担家国责任,肩负民族未来?
【考点】
洋务运动;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困难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2. 近代化是近代中国人们不懈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派全盘建设事业的动机是国防,所以军事建设最多。现就洋务派的军事建设,择其要者列表于下:

年份

举措

1861年

奕䜣、文祥托总税务司赫德购买炮舰,聘请英国海军人员来华创水师

1865年

曾国藩、李鸿章设江南机器制造局于上海

1866年

左宗棠设造船厂于福州,附设船政学校

1876年

李鸿章派下级军官赴德学习陆军,船政学生赴英、法学习造船和驾船

1888年

李鸿章成立北洋海军

材料二

《公车上书记》

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通过办学会,积极宣传近代科学知识。一大批接受过系统的科学教育的热血青年留学归国,这些科学学会和新式学堂不但重视学校科学知识的传授,还提倡用求实的科学方法来指导科学教学。

——摘编自郭海洋《戊戌变法与中国近代科学教育的发展》

材料三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启蒙符号。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将二者尊为现代文明的精华和中国进步的引擎。陈在《敬告青年》中开宗明义,倡言“自主”“进步”“进取”“世界”“实利”“科学”六大现代文明的价值观。

——摘编自高力克《一个革命者的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百年祭》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派在军事方面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没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的原因。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公车上书”的历史意义。根据材料二,概括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为发展教育作出的努力。
(3) 根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是怎样看待“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
(4)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近代化探索呈现出什么特点?
材料分析题 普通
3. 教育对国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代以来,我国教育在探索中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咸丰十一年(1861年),恭亲王奕设立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于北京,是为中国新学的起始……同治二年李鸿章设外国语文学校于上海,同治四年曾国藩、李鸿章设江南机器制造局于上海,附设译书局……同治十一年曾国藩、李鸿章挑选学生去头国留学。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近代中国翻译日本书籍表

时间

哲学、宗教

自然、应用科学

社会科学

历史、地理

文学艺术

合计

年平均数

1895年前

1

4

1

2

3

11


1896-1911

38

172

366

238

136

950

63.33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北洋政府颁发了一系列教育法令:

1917年5月,宪法审议会否决了将孔教定为国教的提案……学校的教学开始加强科学教育,重视实验作业,增加了实用和职业的教学内容。1917年10月,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第三届会议,向教育部提出推广女子教育的议案,要求增设女子高等小学、女子中学等。教育部于1920年明令公布,小学一二年级国文改为语体文,并规定至1922年止,凡旧时所编的文言教科书一律废止,改为语体文。中学各科教科书,随之逐渐用语体文改编,高等学校的讲义,也采用了语体文。

——摘编自《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史》

(1) 指出材料一中“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的名称。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在教育方面采取的具体措施。
(2) 根据材料二,指出1895年后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出现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时代背景。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北洋政府教育法令的重要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些教育改革措施与近代哪一事件有关?
(4) 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