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宋时期,在商品经济更高程度发展基础上,一批富民乘势而起,形成了“富民社会”。顾名思义,“富氏”是占有财富的人。但就富民来说,“虽田连阡陌,家资在钜万,亦只与耕种负贩者同是一等齐民”,没有任何特权。因为没有特权,他们主要通过租佃契约实现对耕种者的剥削。伴随国家赋税的征收方式和乡里制度的变革,富民逐渐成为乡村控制的主要力量。中国社会也向流动化、市场化、平民化方向发展。“富民社会”之后,从理论上说,随着商品经济更高程度的发展,市民阶层逐渐壮大,社会将进入“市民社会”。

——摘编自林文勋《中国古代“富民社会”的形成及其历史地位》

材料二   文学、艺术在中国文化史上,发源甚早,但到唐宋之际,伴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出现了文化转型期。唐朝统治者对世家大族的压制,客观上使得文化的发展失去了家族的约束和保障,以传统的礼法之学渐渐崩溃,家族文化逐渐解体,文化垄断局面逐渐被打破,个人精神逐渐得到释放,民风渐变。到了宋朝及以后的时期,随着选官制度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文化逐步渗透到下层民众中。平民文学兴起,白话小说大量涌现,市民文艺广受欢迎。新的平民学者群体也不断壮大,他们到处讲学,儒家思想也呈现出一定的平民精神。

——摘编自蒋晓光《唐文化发展进程与唐宋文化转型的必然性》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宋时期富民阶层兴起产生的重要影响。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以来文化发展的主要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考点】
三国至隋唐的文学艺术; 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 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时期时局动荡,远离朝政、逍遥自然成为士人的追求。他们赏识能够洞察世事的女性。他们对女子的评价也打破“三从四德”的标准,赏识知晓道义、忠正廉洁的女性,以衡量君子德行的准则去评判女子。他们注重内在修养。明理善辩的女性得到了士人的赏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了。

——摘编自王阳《从<世说新语·贤媛>看魏晋士人的女性观》

材料二   盛唐女子在着装方面表现出了较为大胆的反传统意识,将开放性元素使用在服装之上,描绘着盛唐面貌。(一)女着男装。盛行于开元天宝年间,首先流行于宫中,后成为普通妇女的服饰。(二)胡服。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交往甚多,丝绸之路上商队络绎不绝。在陕西昭陵唐墓出土的陶俑中,那些窄袖紧身、脚穿皮靴的妇女形象,就是唐代妇女崇尚胡服的真实写照。(三)袒露装。……(四)女着戎装。魏晋南北朝以来少数民族妇女尚武的习俗在这一时期仍得以流行,妇女特别喜欢穿戎装。

                                                                                                                                                                                      --摘编自何琳《从张萱<捣练图) 看唐朝女子的着装》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时期士人阶层的女性观。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盛唐时期女性着装折射的社会背景。
(3) 材料一、二的作者运用了哪些类型的一手史料进行研究?
材料分析题 困难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大量的乡村人口转入城市并最终转化为城市人口,这一现象是当时经济发展的折射。宋代农村人口增多而土地增长无法满足人口的需要,使得一部分无地少地的农民走向城市谋生;与此同时,城市工商业发展较为发达,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自来宫中赈济,多止在城郭,而不及乡村”,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是吸引宋代农民进入城市的重要原因。人口户籍制度的放松也是农民涌入城市不可忽视的因素,北宋朝廷曾下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收毕日,商量去住,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摘编自刘冀徽《从农民人口流动探析宋代经济发展规律》

材料二   宋代的流动人口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谋生之地,可称之为经济型流动人口。由于宋代人口和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旧有的城郭已不合时宜,于是城市开始延伸至旧城郭之。在一些大城市,由于流动人口的流入数量甚多,还促进了周边小城镇的兴起。经济型流动人口的经济行为主要是商业活动,促进了城乡工农业产品的交换,满足了人民的各种需要。同时,经济型流动人口的增加不仅需要更多的商务服务业,为城市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促进了城市服务业的发展。受到城市生活方式辐射的农村,农民的日常生活开始与市场发生越来越多的联系,贱商的观念开始发生动摇,这是对传统思想的一次大冲击。

——摘编自徐红《宋代经济型流动人口探析》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人口流动的背景。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经济型人口流动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