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姑苏(苏州)是全国最繁荣地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出现的新现象。

材料一   东南郡邑,无不通水,故天下货利,舟楫居多。转运使岁运米二百万石输关中。

——(唐)李肇等:《唐国史补·因话录》

材料二   (清代苏州府)桑、棉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丝绸、棉布成为当时苏州府对外流通的主要农业物产,因而围绕桑棉等作物,形成了一系列的农事习俗。

——张雨晴:《清代苏州府农业物产流通研究》

材料三   《姑苏繁华图》中绘录了大量市招,现在可以辨认的有260余家,涉及到丝绸业、棉布棉花业、饮食业、洋货业、客栈业等几十个行业。

——张海英:《明清江南商路的经济内涵》

备注:乾隆24年(1759年),苏州画院画家徐扬以写实手法绘录,原名《盛世滋生图》,此图被称为反映苏州经济文化繁荣景象的历史画卷。

材料四   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

材料五   出身书香门第而弃学从商者也非罕见。如昆山人士方麟便是一位弃儒从商的著名人物……无论家庭还是社会,诸如父子、兄弟、夫妻、亲戚、朋友等各类人际关系,皆出现了有悖于传统礼教的异动。

——陈江:《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会与社会生活》

(1) 将苏州在各历史时期隶属的地方一级行政机构(字母所示)填入时间轴数字符号后的括弧中。(填写字母)

参考示例:隋-吴(州)

A行省       B路        C道       D州        E郡

(2) 与材料一所述现象吻合的俗语(或诗句)是(     )(单选) A. “湖广熟,天下足” B. “连衽成帷,举袂成幕” C. “苏湖熟,天下足” D.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3) 至清代,苏州的农业生产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何在?
(4) 《姑苏繁华图》绘录了260余家市招,反映当时的姑苏城(双选)(     ) A. 贫富差距较大 B. 自然经济瓦解 C. 市民生活丰富 D. 商品经济繁荣
(5) 有学者认为材料四中的现象可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其观察点主要是(单选)(     ) A. 出现雇佣劳动 B. 工场规模较大 C. 采用机器生产 D. 劳动分工明确
(6) 结合材料五及所学,如何理解当时社会出现了“有悖于传统礼教的异动”?
【考点】
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3. [海上贸易与文明交流]

材料一   宋朝政府虽积极采取招徕蕃舶、鼓励贸易的政策,但为了保障抽解和博买,防止商税透漏、走私贸易及重要物资外流,仍实施以防范和限制为主的管理制度。如宋朝政府对辽、金、交趾等,禁通海上贸易;禁止中国商船擅自搭载外国人入宋;禁运铜钱及军用物资出海;禁止与蕃客私相交易;等等。因以上诸般禁防,宋政府禁止舶船私自出海,“自来有市舶处,不许私发番船”。凡船出海贸易,皆须申请公凭,经市舶司检验,对于出港不经检验而无公凭者,“许诸色人告捉,船物没官”。而对于商船从哪个港口出发,从哪个港口返航,皆有限定。

——摘编自曹家齐《宋代的交通形势与制度》

材料二

                  南宋对外贸易交通路线图

史载,南宋“又自置市舶于浙、于闽、于广,舶商往来,钱宝所由以泄”,当时有大臣认为,“藩舶巨艘……贩于中国者皆浮靡无用之异物,而泄于外夷者,乃国家富贵之操柄。所得几何,所失者不可胜计矣”。为此,南宋政府屡次禁止铜钱出境。嘉定十二年(1217年),认为“以金银博买,泻之远夷为可惜。乃命有司止以绢帛、锦绮、瓷漆之属博易”。

——摘编自袁超《魏晋至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对外贸易进出口商品种类的转变》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宋代海上贸易相较汉朝时的变化,以及相应的管理机构设置。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古代海上贸易路线长期繁荣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