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类历史上各民族和国家经历了从相互孤立、隔绝到彼此交流融合的过程。东西方之间文明的交往很早就已发生。通过商人、使节、游历者、文人学者的来往,各地的文明发生了直接或间接的传播与交流……但和平交往并非是人类相处的惟一方式,在古代,战争和征服在带来灾难和痛苦的同时,也常常不自觉地充当了文明传播与交流的工具。

——摘自华师大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的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改革日本的土地、赋税徭役制度,并废除官职世袭的陋习,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就对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了战争,逼老师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

材料三:当任何人……和封君发生附庸关系时,受封者必须跪在封君面前说:“大人,现在为某某采邑,我成为您的亲近附庸,拥护您,保卫您,反对一切人……”。

(1) 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人类文明交往的两种主要方式。
(2) 你认为哪种文明交往方式更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请简要说明理由。
(3) 材料二当中,日本学习他的第一位老师对日本进行了改革,这场改革叫什么?这次改革使日本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
(4) 根据材料三判断材料中描述的是西欧的哪一制度?维系这一制纽带是什么?
【考点】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亚历山大帝国; 古代日本的建立与统一;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糖的生产与传播就是一部世界史。

材料一 石蜜是一种甘蔗汁制成的糖。唐代以前,在不产蔗糖的北方,人们要想品尝石蜜的滋味,就得依靠远道而来的外国使团和西域胡商。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有感于西域石蜜的优点,向印度摩揭陀国派出使团学习制糖技术。学成后历经十二年的不断改进,制成的石蜜色味皆优。

——摘编自李颖《丝路“糖史”》

材料二 明清时期,从事制糖业的人越来越多,还出现了以水为动力的糖车,效率比以牛为动力的糖车高得多,使得制糖利润大大提升。在以往制糖技术的基础上发明出“黄泥水淋脱色法”,生产的精制蔗糖中最为雪白细腻的被称为“西洋糖”,在世界蔗糖生产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西洋糖”出口的目的地也较以往更多,航线距离更长,不仅包含占城、暹罗等“老主顾”,还覆盖了日本、波斯湾及欧洲多个国家。

——摘编自刘丹《中国古代糖史研究》等

材料三

到1700年,美洲新大陆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蔗糖工厂。以欧洲殖民帝国为中心形成了一个流动着欧洲商品、非洲奴隶和美洲的蔗糖的贸易体系。随着蔗糖大量涌入欧洲,蔗糖变得越来越便宜,不再是贵族的奢侈品,而是平民日常生活的常用品。

——摘编自美·西敏司《甜与权力——糖在近代历史上的地位》等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出石蜜传入中原的道路以及此路的历史作用。概括唐代学习石蜜制作过程的特点。
(2) 依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制糖业发展的表现。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出蔗糖从欧洲传播到美洲的线路与背景。(2分。线路写序号)概括蔗糖传播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