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材料二   中国三十年的自强运动确实奠定了一个现代工业文明系统的初步基础,它同中国原先固有的物质文明系统必然形成矛盾和斗争。显然,这种新型的物质文明系统,其文化影响绝不可能仅局限于器物层面——物态文化层面,它将通过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根纽带,必然地向着制度文化层面、意识文化层面推进。

材料三   我们在道光年间虽受了重大打击,但仍旧不觉悟,直至受了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的痛苦、然后有同治初年由奕䜣、曾国藩等人领导的自强运动。甲午战争后,康有为领导的变法运动要变更政治制度,其最后目的是要建立君主立宪……这无疑比自强运动更加西洋化近代化。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二共同所指的是当时清政府进行的哪项探索。并概括该探索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 指出材料三中“重大打击”是哪一史实。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作者认为变法运动“比自强运动更加西洋化近代化”的原因。
【考点】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的影响和启示;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困难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梁启超说:“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其于西国所以富强之原,茫乎未有闻焉,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1895年,康有为创办《万国公报》,宣传“新法之益”。不久,他在北京、上海组织强学会作为维新思想的重要阵地。1898年,他入京创办京师大学堂,培养了大量具有维新倾向的新知识分子。

材料三:从6月11日到9月21日这一百多天中,皇帝迅速地接连发布了一百多条上谕,试图以空前规模大力推行变法维新。8月底前大多数法令涉及经济、军事和文教领域。经济和军事领域中,诏令体现了自强运动的强化。在经济领域,国家以更大的力量促进农、工商业。在军事方面着重训练现代化陆军,加强海军。……尽管维新运动没有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下卷》

(1) 据材料一指出梁启超认为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是什么?
(2) 结合所学指出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
(3) 据材料二概括维新派宣扬变法的方式。
(4) 据材料三指出维新变法的主要历史作用。
综合题 困难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洋务运动像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的情况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意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正是这几个方面的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观念变化,构成了近代化一小步。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康有为大事记(部分)

·1858年,出生于广东南海官僚地主家庭,自幼熟读经史,饱受封建儒学教育。

·1879年,游历香港,始读西学之书。

·1882年,到北京参加乡试未中,南归途经上海,大购西书,精心研读,大讲西学。

·1884—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酝酿变法思想。

·1888年,第一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变法改良主张,因受阻未上达。

·1891年,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著《新学伪经考》,宣传变法思想。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发动公车上书;组织强学会、创办《万国公报》。

·1896年,续成《孔子改制考》,宣传变法思想。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第五次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

·1898年,第六次上书光绪帝,成立保国会,参与百日维新变法失败后逃往海外。

材料三   观点1: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观点2: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一样,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对洋务运动的看法。
(2) 根据材料二,归纳康有为为推动变法而进行的努力。
(3) 材料三是对戊戌变法的不同评价,你同意哪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综合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