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外阅读。

发现是一种快乐

那天早晨,我发现湖面开满了金黄的小花,花的周围衬(chèn)着圆圆的叶子。我为自己的发现而高兴。

一连几天,我都来到湖边仔细观察着。我发现,不但湖面开着花朵,浮着圆片,水下也隐藏着花蕾(lěi)和叶苞(bāo)。

我发现,当花蕾要开放,叶苞要展开的时候,它们就慢慢伸出了水面。于是,水上就又多了几朵小花和几片圆叶。黄昏到来,花朵谢了,花梗(gěng)就又慢慢弯下去,扎入水中,结出枣核一样的果实。我把这些发现讲给伙伴听,他们问我:“那是什么花呢?”我张口结舌,回答不上来。

我猜想 是不是浮萍呢 但浮萍是没有根的 叶子也要小得多呀

我又猜想,是不是睡莲呢?但睡莲的叶子要大得多呀,而且花叶不是黄色的。我如实地告诉他们,我还不知道这花的名字。可是我心里一直在想,如果我连这花的名字都不知道,又怎么能算真正的发现呢?

第二天,我早早地来到了湖边。有位老爷爷正在钓鱼,我便向他请教:“请问老爷爷,那是什么花?”他立刻告诉我:“它叫水浮莲。”

多么好听的名字!现在我才能说,我真正认识水浮莲了。

啊,发现是一种快乐。

(1) 给文中第4段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
(2) 在文中找出近义词。

细心    缓缓   猜测

(3) “花朵谢了”这句话中“谢”的意思是(    )。 A. 表示感谢 B. 道歉或认错 C. 辞去,拒绝 D. 凋落,衰退
(4) “如果我连这花的名字都不知道,又怎么能算是真正的发现呢?”下面和这句话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A. 连这花的名字都不知道,我不能算是真正的发现 B. 连这花的名字都不知道,我就能算是真正的发现
(5) 作者在观察湖面时,最让你感兴趣的一个发现是什么?在文章中找出来。
(6) 读了文章后,我知道水浮莲和睡莲的不同在于(    )。 A. 水浮莲是没有根的,叶子也要比睡莲大得多。 B. 水浮莲的叶子比睡莲要小得多,花是黄色。 C. 水浮莲的叶子比睡莲要大得多,花不是黄色。
(7) 生活中,你有发现吗?把你的发现分享一下,写下来。
【考点】
散文阅读;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理解

三峡之秋

方 纪

① 时令已经是秋天了。三峡的秋色,是从大江两岸的橘树和柚树开始显现的。这些树,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上,叶子也如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坚硬、挺直。越到秋天,它们越显出绿得发黑的颜色;而那累累的果实,正在由青变黄,渐渐从叶子中间显露出来。就在这时候,它们开始散发出一种清香,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

② 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仿佛满山的橘树和柚树上结了一层洁白的霜,新鲜而明净;太阳出来,露水消逝,橘树和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三峡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 同时又把它那激荡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陡立的峭壁,于是,整个峡谷,波光荡漾,三峡又充满了秋天的热烈气息。

④ 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峡里早起了一层青色的雾。这使得峡里的黄昏来得特别早,而去得特别迟。 于是,在青色的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拥向江心,使江面上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着,如一条明亮的带子。

⑤夜,终于来了,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接连地亮起;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使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 只有偶尔驶过的赶路的驳船,响着汽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是渔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

⑥也许由于这里的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太过狭小,连月亮也上来得很迟很迟。起初,峡里只能感觉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而不知在什么时候,它忽然出现在山上,就像是从山上生长出来的,是山的一部分;像一块巨大的、磨平的、发亮的云母石。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山是墨般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光,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谷壑(hè),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凭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下来。

⑦ 这一天,正是中秋。

(选自《快乐语文》,有删改)

(1) (判断文章的写作顺序)短文是按照什么写作顺序描写三峡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景色的变化的?
(2) 依据短文第②—⑤自然段的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时 间

描写的主要景物

三峡景色的特点

早晨

露水、橘树和柚树

中午

群峰、阳光、长江、峡谷

下午

青色而透明

夜晚

宁静

(3) (赏析语句的表达效果)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描写的景物突出了三峡景色的优美,却不能体现“三峡之秋”的特点。 B.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所描写的景物富有生机与活力。 C. “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让人感受到一股激荡、活跃的力量。 D.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长江”比作“金鳞巨蟒”,生动形象。
(4) (体会作者的情感)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表达了对三峡严冬美景的赞美之情。 B. 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C. 表达了对三峡从早到晚景色变化快的惋惜之情。 D. 表达了对三峡一年四季的喜爱之情。
现代文阅读 普通
2. 课外阅读。

____

①秋,是四季中最凉爽的季节,也是个如诗如画、多彩多姿的季节。

②秋天里,盛开的菊花,衬托着红红的枫叶,像一幅美丽的图画。走进田野,金黄色的稻穗弯了腰,轻吻着大地。农民们手挥镰刀,将一株株稻穗割下来,虽然忙得汗流浃背,却仍面带笑容。走过了田野,踏进晒谷场。放眼望去,堆积如山的谷子呈现在眼前,这都是农民辛劳的成果。

③走到郊外,悦耳的鸟鸣声正此起彼落地传来。抬头一看,天空中飘着三三两两的白云。深吸一口气,淡淡的桂花香已隐隐传来。

④夜晚来临了。树木下、草丛里,虫儿的音乐会开始了。青蛙大声高唱着,仿佛它是一位歌王。飞舞的萤火虫,提着一盏盏小灯笼,在野草间穿梭着……

⑤秋天,是个诗情画意的季节。它带给人们收获的喜悦,一段美好的时光。

(1) 给文段加个题目。
(2) 照样子写词语。

如诗如画        

(3) 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出现——    勤劳——    丰富多彩——

(4)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我能猜出"汗流浃背"的意思是(   ) A. 形容衣服湿得厉害 B. 形容汗流得很快 C. 形容汗出得很多
(5)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得真好,把当作人来写。文中还有类似的句子,再找一处。
(6) 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写了秋天所见到的、所听到的 B. 作者先写天上,再写地上;先写夜晚,再写白天 C. 短文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7) 品读第④段,秋天的夜晚还会有什么虫儿?它们会做些什么?写一写。
现代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科学小品文,完成练习。(22分)

林中乐队

【苏联】维塔利·比安基

三月,莺唱起歌来,白天黑夜,老是尖声叫着,啡啼着。孩子们都觉得奇怪:它什么时候睡觉呢?原来鸟在春天是没工夫睡大觉的,它每次只能睡短短的一小觉:它唱一阵,打个盹儿,醒来再唱第二阵;半夜里睡一会儿,中午睡一会儿。

在清晨和黄昏,不光是鸟,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在唱歌奏乐:各唱各的曲子,各用各的乐器;各有各的唱法,各有各的奏法。在森林里可以听到清脆的独唱、拉提琴、打鼓、吹笛;可以听到嗥声、咳嗽声、呻吟声;也可以听到吱吱声、嗡嗡声、呱呱声。燕雀、莺和歌声婉转的鹤鸟,用清脆、纯净的声音唱着﹔甲虫吱吱嘎嘎地拉着提琴;啄木鸟打着鼓;黄鸟尖声尖气地吹着笛子;母鹿咳嗽着;狼嗥叫着;猫头鹰哼哼着;蜜蜂嗡嗡地响着;青蛙咕噜咕噜地吵一阵,又呱呱呱地叫一阵。

没有好嗓子的动物,也不觉得难为情。它们都会按照自己的爱好来选择乐器:啄木鸟寻找能发出响亮声音的枯树枝,这就是它们的鼓。它们那结实的嘴,就是顶好的鼓槌。天牛的脖子嘎吱嘎吱地响——这不是活像在拉一把小提琴吗?炸蠕用小爪子抓翅膀:它们的小爪子上有小钩子,翅膀上有锯齿。一种火红色的水鸟把长嘴伸到水里,使劲一吹,把水吹得扑噜扑噜直响,整个湖里传起一阵喧嚣,好像牛叫似的。沙雉更是异想天开,它竟用尾巴唱起歌来了:它一个腾身冲入云霄,然后张开尾巴,头朝下直冲下来。它的尾巴兜着风,发出一种“嗟嗟”的声音—不折不扣,活像羊羔在森林的上空叫!

森林里的乐队就是这样组成的。

(选自《森林报》,有删改)

(1) 【思维导图】林中乐队中,哪些动物负责唱歌?哪些动物负责奏乐?请根据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填一填,分别写出三个即可。

(2) 文中哪句话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找出来。
(3) 阅读第二自然段,用拟声词写出文中小动物唱歌的声音。

(4) 找一找第四自然段中不同动物的演奏方法,并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你的阅读感受,完成表格。

动物

演奏方法

感受

蜂蠕

小爪子抓翅膀

水鸟

沙雉

(5)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沙雉的
(6) 你还听过森林中哪些美妙的声音呢?请你展开想象,仿照文章的表达方式式,试着写几句话。

温馨提示:仿写时,要仿照文章的句式和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排比等,使描述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要发挥想象,用恰当的形容词等描绘各种声音,语言要生动形象,语句要通顺。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