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918年11月到1919年年初这段时间是自近代以来中国人最兴奋激动的时刻。中国经历了极短暂的历史狂热期,从1918年年初美国总统威尔逊关于处理战后问题的十四点建议(“十四点原则”)传开,到11月停战协议签字达到高潮,直至1919年夏季中国巴黎和会外交失败消息传出来为止,这段时期大众是在“公理战胜”“劳工神圣”(由蔡元培提出)两个口号中度过的。这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狂热时期,也是民族大觉醒前的狂热时期。

——摘编自李永昌《觉醒前的狂热——论“公理战胜”和“劳工神圣”两个口号》

材料二   严复曾支持中国加入世界大战,可是欧战结束后,严复彻底幻灭了,认为唯有古代中国的儒家思想才能解救中国和西方。梁启超目睹了战争的可怕影响之后断言:这场欧战近乎消灭了人类文明。他放弃了达尔文主义,认为东方现在可以提供一些西方所没有的价值。

——摘编自朱继军《从国家建构看第一次世界大战——从徐国琦<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际化>一书谈起》

材料三   (一战后)梁漱溟认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理与欲的和谐和平衡”,中国文化处在一个高于西方文化的水平上,中国文化当引导西方人走向儒学之路。

——摘编自徐国琦著,马楠、张春田译《何为中国:1919年的中国与世界》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结束前后“公理战胜”和“劳工神圣”口号提出的历史背景,并简要评价“觉醒前的狂热”。
(2)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前后国人对西方文明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考点】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一战”的主要战线与进程;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末以来,广大的进步知识分子极力倡导语文改革。在语文改革决定论的指导下,知识分子们把语文改革和民族命运联系起来,掀起了一次次语文改革运动。语文改革吸引了社会各界力量的关注,包括语言学家、教育家和一些开明的政治家都投入到这场运动中来。然而清末的切音字运动没有得到政府的有力支持。辛亥革命后,政府中的保守势力对语文改革进行压制,语文改革工作无法深入下去。为了推进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以进步知识分子为主的人们掀起了语文改革浪潮:白话文运动、国语运动和拼音化运动。这些语文运动和当时的整体社会变革紧密相关,往往留下时代的烙印。如“五四”白话文运动因其与反封建思想文化相结合,才获得了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现代书面汉语最终被官方承认为合法的书面语言。再如清末是以北京音为标准音的,而辛亥革命时,人们以“反清”为由,主张以南方的湖北话语音为标准音。因此,1913年的读音统一会通过的是一套不南不北的“老国音”。直到1932年,人们的反清情绪逐渐淡化,教育部才用“新国音”取代了“老国音”。

——摘编自李培涛《浅析中国近代的语文改革》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语文改革的特点。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语文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