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清末以来,广大的进步知识分子极力倡导语文改革。在语文改革决定论的指导下,知识分子们把语文改革和民族命运联系起来,掀起了一次次语文改革运动。语文改革吸引了社会各界力量的关注,包括语言学家、教育家和一些开明的政治家都投入到这场运动中来。然而清末的切音字运动没有得到政府的有力支持。辛亥革命后,政府中的保守势力对语文改革进行压制,语文改革工作无法深入下去。为了推进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以进步知识分子为主的人们掀起了语文改革浪潮:白话文运动、国语运动和拼音化运动。这些语文运动和当时的整体社会变革紧密相关,往往留下时代的烙印。如“五四”白话文运动因其与反封建思想文化相结合,才获得了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现代书面汉语最终被官方承认为合法的书面语言。再如清末是以北京音为标准音的,而辛亥革命时,人们以“反清”为由,主张以南方的湖北话语音为标准音。因此,1913年的读音统一会通过的是一套不南不北的“老国音”。直到1932年,人们的反清情绪逐渐淡化,教育部才用“新国音”取代了“老国音”。
——摘编自李培涛《浅析中国近代的语文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