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以币观史,可知兴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受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影响,加上“九一八”事变后失去了东北市场,中国的经济更加低迷。1934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实施《购银法案》,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通货紧缩。国民党政府于1935年聘请英国的李滋·罗斯担任财政顾问,并开始实行币制改革。具体内容包括通过管理货币制度发行不兑换纸币,将新纸币与英镑挂钩。国民党政府将之前各家银行发行的纸币(银行券)和白银回收,将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发行的法币作为统一的货币。这意味着最后一个坚持银本位制的国家也转变为金本位制。中国的纸币由英镑提供价值担保,所以英国和美国自然对中国经济有很强的影响力,而日本为了保护自身在东北与华北的既得利益,于是在1937年,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
——摘编自【日】宫崎正胜《世界史就是一部货币史》
材料二 1947年春,人民解放军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随着各解放区不断扩大和巩固,各解放区开始连成一片,彼此之间贸易往来、物资交流日益增多。加之野战军跨区作战频繁,币制不统一、货币比价不固定等问题,给野战军跨区作战造成了困难。成立统一的银行,发行统一的货币迫在眉睫。1947年4月,中共中央同意设立华北财经办事处。石家庄解放后,华北人民政府成立。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石家庄正式挂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钞票的发行,使各解放区货币得到逐步统一,从此各解放区在财政金融上连为一体,加速了国民政府经济的崩溃和政权的瓦解,为新中国成立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摘编自王纪洁《迎接新中国的曙光:首批人民币的印制和发行》
材料三 人民币国际化的历程是顺应时代趋势与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过程。在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以及数字技术冲击之下,国际货币体系变革面临新的挑战的同时也出现机遇。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持续深化,“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推进,人民币在东亚、东南亚等经贸往来密切的周边国家的区域锚定效应日益凸显。一国货币的国际地位,归根结底还是由强大的经济实力、金融实力、政治军事力量等综合国力决定的,经济基本面起到基础性支撑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激发经济增长活力,是中长期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动力。
——摘编自张明、王喆《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