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俄国(苏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

材料二:经过第一、第二两个五年计划,苏联1937年的工业总产值比1913年增长了7倍,苏联工业总产值从欧洲的第四位,一跃成为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在短时期内奇迹般地变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强国,为二战打败法西斯侵略打下了坚实基础。

——摘编自纪录片《居安思危》“苏共兴衰的历史轨迹”解说词

(1)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1921-1925年俄国(苏联)粮食产量提高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这一经济政策在经济形式上有何创新?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苏联的国家工业化产生的重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能够快速实现工业化的原因。
【考点】
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及弊端;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时共产主义亦称“军事共产主义”,是苏俄在1918—1921年实行的经济政策。主要内容为:进一步剥夺资产阶级,所有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实施国有化,小工业企业则实行监督;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日用必需品的私人贸易, 实行产品实物供应以及主要消费品配给制;取消货币和核算制,实行总管理局制,国家直接给每个企业制定产、供、销计划; 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材料二   第一,取消余粮收集制,实行粮食税。农民在向国家交出一定粮食作为纳税之后,其余的粮食可以自由买卖。第二,大力发展国营商业和合作社商业,允许私人商业存在和一定程度的发展;在国营企业中,实行经济核算制,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实行物质奖励制度; 第三,采取租让、租赁、合营公司等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利用外国先进技术,对部分小工业企业实行非国有化,以搞活经济,增加民用必需品的生产。

材料三   1929-1933年间苏联大规模开展了将个体小农私有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大集体经济的运动。为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要求,1929年 11月,联共(布)中央全会决定加快农业集体化步伐。到1937年,超过百分之九十的农户参加了集体农庄。农业集体化消灭了富农阶级,为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开辟了道路,但其中出现的强迫命令现象,也造成了不良影响和后果。

(1) 据材料一、二,归纳20世纪初苏俄(苏联)的农业政策有何变化。   
(2) 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分别概括苏联(俄) 的政策对当时国家发展的积极影响。   
综合题 普通
2. 世界各国现代化的过程各具特色。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久以来英国一直居于“文明世界”的边缘,但正是这样一个在北海骇浪中颠簸漂浮的小小岛国,人口不过数千万,国土资源也很有限,却率先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并且最终成为殖民地遍布全球的“日不落帝国”。

----唐晋《大国崛起》

材料二   日本从19世纪后期开始崛起,一举成长为改变东亚与世界秩序的大国;1945年战败后,它很快又再次崛起,如今正走在世界文明发展的前沿地带。很多西方学者将这一现象称为“日本的奇迹”。

---李永晶《变异,日本两千年》

材料三   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

------米艳《斯大林模式: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

(1) 根据材料一,简述英国“率先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的原因。
(2) 结合具体史实,说明材料二中“日本的奇迹”是如何创造的?
(3) 根据材料三,列举苏联推进现代化的一例具体举措,并比较苏联与西方实现现代化的不同之处。
(4) 综上所述,各国现代化的历程为中国提供了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综合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