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中苏两国结成了军事政治同盟。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益。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中苏两国从盟友走向对抗的同时,中美双方彼此缓和了敌对关系,中日关系实现了正常化,许多西方国家相继与新中国建交。

1978年,13位副总理和副委员长以上的国家领导人20多次率团出访,到达50多个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同年,邓小平先后四次出访了日本等8个西方国家。

1980年4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到期后不再延长,中国开始奉行不结盟外交。

1985年6月,邓小平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说“现在我们改变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一条线,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战略,这是一个重大的转变”“我们奉行独立自主的正确的外交路线和对外政策”。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强调“社会主义中国应该用实践向世界表明,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永不称霸,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摘编自左凤荣《新中国外交70年的历史性成就与基本经验》

(1)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0—1992年中国外交的变化,并分析影响变化的因素。
(2)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1992年中国外交变化的历史意义。
【考点】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外交成就;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困难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3.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二战结束后,美国片面制造对日和约,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并破坏朝鲜停战谈判和在亚洲区域建立军事基地,准备发动更大规模的战争,亚洲及太平洋区域的和平与安全遭到严重的威胁。1952年10月2 日至12日,由中、苏、朝、蒙、印、日、澳、智利和墨西哥等及美洲太平洋沿岸的三十七个国家的代表参加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在北京召开。

——摘编自郑谦、庞松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通史·第一卷(1949——1956)》

材料二:在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的开幕式上,中国代表郑重宣告了中国的主张,即“用和平协商的方式而不是用战争的方式来解决国际纠纷”。在亚太和会的筹备和举办过程中,中国作为东道主,主动倾听并尊重各国与会代表的意见,秉持“求同存异”的精神,逐步探索并确定了以平等协商凝聚各方共识的会议规则。亚太和会的筹办受到与会代表的称赞,使各国代表感受到中国的热情好客,有力地粉碎了各类恶意丑化中国的谣言。亚太和会的举办,为新中国塑造了良好的国家形象。

——摘编自徐伟信《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与新中国国家形象塑造》

(1) 根据材料一,说明亚太和会召开的国际背景。
(2) 选取一个角度,就“新中国的国家形象”进行论述。(要求:说明国家形象,论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