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唐代,位于今辽宁朝阳的营州,处于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交界地带,位于“草原丝绸之路”的东端,是东西方商业贸易中必经的中转站之一、在唐代民族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隋唐时期,营州成为中原政权设在东北边地的唯一正州的治所,来自西亚的波斯、粟特人往往会从域外进入内蒙古草原,到达位于商路最东端的营州,营州逐渐发展成为与少数民族进行经济文化往来的重要交通枢纽。
域外商人来到营州进行贸易的同时,也促进了东西方民族文化的交流。如祅教的传统“赛祅”仪式经由草原丝绸之路传至营州,在安禄山所统治的胡人聚落中传播开来;再如高适的《营州歌》生动地描写了营州地区胡人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性和粗犷豪放的性格特征;又如唐代欧阳詹的《塞上行》也生动地体现了诗人想去往营州这个与外族密切接触的地方,为国献身、报效国家的豪情。
由于地处我国东北边疆,与契丹等民族紧密相连,营州不仅在沟通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一直以来的军事重镇,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战略价值。在唐代之后,营州在东北地区的重要地位逐渐被其他城市所代替。
——摘编自潘宇琳、刘晓飞《唐代营州在民族交流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