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效率与代表性农业生产水平

朝代

南北综合亩产土地生产效率

增长指数(以汉为基数)

主要产粮区亩产(汉小石/汉小亩)

增长率(以汉为基数)

劳动力年产原粮(斤)

增长率(以汉为基数)

战国中晚期

216

92.8

2.31

81.9

3318

92

秦汉

1264

100

2.82

100

13578

100

东晋南朝

257

97.16

2.74

97.16

北朝

257.6

97.52

2.75

97.52

334

126.6

3.57

1126.6

4524

126

309

117

4.03

142.91

4175

116

338

128

4.03

142.91

346

131.9

4.21

149.29

4027

112

367

139.0

14.52

160.28

2262

63

——摘编自朱珠《明清时期传统农业技术的非生态转向》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效率的发展趋势。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表中某一时段,围绕“农业生产效率与社会发展”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考点】
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困难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2.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明清时代,皖南一域产生了大量的契约文书。在徽州当地, 一般民众之间的经济交往相当频繁,田土交易推收过割,以及乡土社会秩序之维持,在很大程度上以“契约和理性”来支撑,即使是亲族之间也不例外。明清以来的徽州遗留下的大量文书,除契约文书之外,还有 日记、书信(包括原件、信底及活套)、账册、杂抄(“碎锦”“杂录”)、启蒙读物、日用类书和诉讼 案卷等,几乎涵盖了民众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徽州在传统上属于诉讼频繁的“健讼”之地,围绕着各类土地、房产、赋役以及人身依附关系的文书,作为发生纠纷和诉讼时的有力证据,有长时期保存之必要;再加上“敬惜字纸”之观念深入人心,巨量徽州契约文书得以留存。

材料二   海外也零星可见徽州文书之收藏。如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有明代歙县方氏信函七百通(从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作为书法艺术珍品流入美国);英国的档案中有一些徽州茶商的资料;日本长崎等地,保留了一些徽州海商的文书。日本其他的一些机构也保留有少量徽州文书,但其整体收藏的情况还不是非常清楚。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有日本学者提出:古代徽商的海外贸易活动的巅峰在明中后期,徽州海商在明末以后走向衰落,到清朝时,徽商则倾其全力经营国内商业。1984年,有学者利用中日(官方)交涉中的海事资料,揭示了清代徽商利用沿海来扩大其商业范围,并以巨额资本从事海外贸易的事实。1999年,有学者广泛搜集中日两国的文集、笔记、随笔、碑刻、族谱和尺牍等资料,并从中寻找徽州海商的印记,得出在清代(太平天国运动前)的东亚,徽州海商仍然极为活跃的结论。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振忠《徽州文书的世界》

(1) 根据材料一,分析明清时期徽州文书大量存世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海外收藏的徽州文书的史料价值。
(3) 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下半叶学术界关于徽州海商的争议焦点,并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具体说明史料辨析在史学争鸣中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困难
3. 中国古代服饰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各阶层的着装有严格规范.如表是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关服饰规范的部分内容

出处

内容

《礼记·深衣篇》(西汉)

上衣用布四幅,表明一年有四李;下爱用布十二幅,代表一年有十二月;袖口图弧,领子方正、意味着公正;背缝垂直,体现出诚直。

《新唐书·车服志》

唐高宗时对官服的规定:三品以上袍衫紫色,四品袍深绯,五品袍浅绯,六品袍深绿,七品袍浅绿,八品袍深青,九品袍浅青,

《宋史·舆服志》

绍兴五年,高宗谓辅臣曰:“金翠为妇人服饰,不惟靡货害物,而侈扉之习,实关风化……宜中严禁.”

——摘编自张玲《中国古代服饰的文化符号内涵及制度规范》等

材料二   明代的“服妖”分为衣冠复古、奢侈僭越、男女混装和习俗禁忌四个类别。衣冠复古,即穿戴模仿前朝服饰,包括了元蒙遗风和之前其他朝代的服饰;奢侈借越,即以下借上,违制使用贵重饰品和贵族服饰;男女混装,即女着男装、男着女装;习俗禁忌,即与传统社会认知相违背的服饰或服饰行为,如上层人士穿戴低贱之人服饰等。

——整编自赵梦菲等《明代“服妖”服饰现象研究》

(1) 指出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内涵,并简要说明。
(2) 谈谈你对明代“服妖”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