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就政治制度而言,宋代改制基本方向在散、在弱。一面是相权衰弱,军、民、财职权三分,较唐代低落得多。宋代设有三省,门下、尚书两省移在皇宫外面,故只有中书省单独取旨,称政事堂,和枢密院同称“两府”。另一面是中央集权,把财富、兵力集中到中央,地方则日趋贫弱。宋代地方最高一级称“路”,每一路共有四个监司官,以转运使为最重要,把地方全部财富转运到中央。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宋代“明之为州,虽非都会,乃海道辐凑之地。故南则闽广,东则倭人,北则高句丽,商舶往来,物货丰衍。”北宋元丰年间200000余户,1000000余人,及至南宋淳祐年间250000余户,1300000余人。政府设市舶司“掌番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以来远人,通远物。”来自亚洲、非洲、欧洲的各国商人、使者、传教士等纷至沓来,大批使团商人云集,涌现了香料、胡椒、珍珠、象牙、犀角、人参等各色舶来品,成为宋代明州与海外交往的重要见证。

——摘编自陈高华《宋元时期的明州(庆元)港》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相权“较唐代低落得多”的制度因素,简述“财富、兵力集中到中央”的措施,并指出11世纪为改变“贫弱”宋代所进行的努力。
(2) 写出宋元时期除明州外的两个主要外贸港口。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明州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从交通与政策的角度分析明州经济繁荣的原因。
【考点】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   宋朝祭祀南海神的歌辞:南溟浮天,旁通百蛮。风樯迅疾,琛舶来还。民商永赖,坐消寇奸。荐兹嘉觞,弭矣惊澜。

——摘自《宋史·卷一三六·乐志十一》

史料二   顺济王之威灵,南放于洞庭,北被于淮泗……以昭示王之神圣英烈不可不敬者如此。

——摘自《苏轼全集·文集·卷一二·顺济王庙新获石砮记》

(注:传说彭蠡湖(江西鄱阳湖)有神蛇,称“彭蠡小龙”,宋代诏封为“顺济王”,主要职能是保护长江行船安全)

史料三   

材料二   在中国古代的神灵系统中,水上世界的江河湖海自有其神灵体系并有相应规格的祭祀。北宋时,东海神本庙设于山东莱州,南宋时改在浙江明州设东海神本庙祭祀。南海神祭于广州,唐代已封为广利王,宋代四次加封,且开始在国家祭祀体系中把海神与天地宗庙神灵同列。宋代对长江三元水府神加封王爵,赋予保佑航行和祈降雨雪的使命,官民祭祀活动大为频繁。一些原本是地方的护佑神如江南西路的田相公信仰被长江航行者信奉,在浙江会稽县原本是孝女形象的曹娥被赋予保护运河航行职责。宋代新创诸多护佑航行的神灵信仰如浙江嵊县显应庙、杭州顺济庙等,最为著名的是妈祖(圣妃)信仰,由起于福建莆田的民间信仰,因福建商人的传播而扩及沿海各地,被纳入国家祀典,封号从“崇福夫人”到“灵惠助顺嘉应英烈妃”,不断加封,成为海洋专神。

——摘编自黄纯艳《宋代水上信仰的神灵体系及其新变》

(1) 指出材料一中的三则史料对研究宋代水上神灵信仰的史料价值。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水上神灵信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