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即将人民按照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的单位进行编制,实行连坐制度。告发“奸人”,获得与在战场上杀敌一样的奖赏,隐匿者将受到与降敌一样的处罚。……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谬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为田开阡陌封疆”,承认土地私有,允许百姓自由买卖土地。

——摘编自赵毅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秦孝公时,曾有人当面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 恃德者昌” 等基本治国要领,是注定不会有好下场的。西汉时,著名思想家贾谊总结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有些人认为,秦朝二世而亡的根子或许早在商鞅变法时就已经种下了。

——高中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相关措施。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商鞅变法进行简要评价。
【考点】
商鞅变法;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困难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3. 历代王朝把注重基层治理作为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国在早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崇武尚战,重功利而轻伦理,宗法观念相对淡薄,注重实际,讲求实效的文化传统。商鞅变法充分顺应了这种传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把秦国引向了日益发展壮大,最后统一全国的道路。商鞅还注重对秦国文化传统的改造与整合,把其中的积极因素上升为国家的统一政策,制订出具体而详尽的措施保证其贯彻执行;利用政权的力量抑制其消极、落后的内容,发扬其能够服务于新制度的内容,使新制度与新文化结合起来共同推动了秦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乘势而行,借势而进,因势利导,是商鞅变法成功不可忽视的因素。

——王绍东《论商鞅变法对秦文化传统的顺应与整合》

材料二 明清时期,乡规民约受到统治阶层的高度关注。明成祖朱棣时期一度以国法的形式颁布乡规条例,赋予乡规民约以法律地位。清代高度集权的政治下,乡约完全沦为国家控制农村基层的工具,失去了原有的乡民自治内涵……历史上的乡规民约表面上源于乡土,在实际制定过程中却并无底层农民的实质参与,都是在地方精英(地主士绅)的主持下,以儒家伦理为基础,以维护封建宗法礼教的伦理纲常为目的所制定。尽管如此,乡规民约的内容仍然以淳朴民风、发展生产、维护治安、稳固秩序为主体,是古代农村社会管理的基本规范。

——周铁涛《村规民约的历史嬗变与现代转型》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商鞅变法中“重功利而轻伦理”的政治措施,分析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乡规民约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封建时代加强基层治理的主要目的。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