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印度独立后追求民族自主性,成为一个市场封闭的国家,片面强调重工业的战略引发粮食危机、财政赤字居高不下以及经济结构失衡等问题。面对70年代以来出现的全球化趋势,周边一些以“出口为导向,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和地区迅速崛起。在这种形式下,印度于1980年起逐步对原有的混合经济体制进行大幅度改革,具体包括:扩充私营企业的经营领域,放松对垄断财团的控制;改善国营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行部分国营企业的私有化;减少财政开支,精简政府机构,改革税收体制,降低财政赤字;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吸引外资;降低关税税率,对出口加工区和出口企业给予特殊优惠等。这些改革推动了印度经济发展,但印度缺乏有力、稳定的中央政府,政治领袖们一直没能克服党派利益的局限性,政治的不稳定影响了经济改革进程。

——摘编自孙培钧、华碧云《印度的经济改革:成就、问题与展望》

材料二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进程及成就

年代

主要内容

1978

安徽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80

中共中央下发文件,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

1982

中共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观点

1983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

1984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

1987

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1992

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从1978年到2017年的39年间,中国对外贸易年均增长率达到14.5%。2017年,中国已变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持续4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被许多国家称为“中国奇迹”。

——摘编自林毅夫《中国改革开放40年经济发展态势与新时代转型升级展望》等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印度经济改革的背景和特点。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特点,并简述“中国奇迹”对世界的贡献。
【考点】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经济全球化;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鼓励集体和农民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将资金集中起来,联合兴办各种企业,尤其要支持兴办开发性事业。”这条政策区别于以往的主要意义在于,解决了当时由承包制引起的集体与个人之间的矛盾,为乡镇企业在新环境下指明了发展路径。此后,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增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此同时,乡镇企业为农民收入增长提供了新的来源。1978~2006年,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工资水平逐步提高,由人均年收入308元增加到8369元,乡镇企业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8.2%提高到46.4%,乡镇企业已成为支持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更重要的是,乡镇企业带动了农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开启了城镇化的进程。

——摘编自李晓寒《当代中国改革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城镇化进程加速,由于当时农村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城市工厂可以将一部分宜在农村加工的产品或零部件有计划地扩散给社队企业经营,这给城市工业的“三废”等污染进入农村地区提供了渠道。一些高污染的行业如造纸、化工等则以联营、分厂等名义进入农村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为此,1984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乡镇、街道企业环境管理的规定》,明确指出“禁止污染向乡镇、街道转移”。此外,这一时期农村的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在促进乡镇建设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同时,带来了新的环境问题:一是乡镇企业未经处理排入环境中的“三废”,导致了水、土壤和空气的污染;二是乡镇企业为扩大规模,大量砍伐森林,占用耕地,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从污染范围和程度来看,乡镇企业引致的污染已远超城市工业污染,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因此,“对乡镇企业的发展,要合理规划,应当注意防止对环境的污染”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

——摘编自闵继胜《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环境治理的变迁》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80年代以来乡镇企业发展的背景。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并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9年秋,赣州地区部分地方开始试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双包”责任制。在这个过程中,少数干部、群众思想仍未想通。1980年7月底,中共赣州地委决定组成三个工作组到定南、兴国、瑞金进行责任制的调查。调查组一致反映:从调查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群众都要求坚持包产到户。对包产到户具体问题的处理,群众说:“几瓶开水一豌豆,队长出题大家凑,七嘴八舌几小时,统一思想就拈阄。”8月底,中共赣州地委认为包产到户应同其他责任制一样,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在困难、落后的地方,尊重群众意愿,不硬性规定比例,凡是搞包产到户的地方,要加强领导,创造条件,逐步引导向专业化分工协作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李春媚《改革开放之初赣南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

材料二

2014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中强调“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三权分置”是我国新时代背景下国情和农情又发生了新情况、新变化的产物。赣州经开区三江乡深入推进承包耕地三权分置改革,对乡内闲置土地和水面进行整合,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将承包耕地流转到村集体,再由村集体转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而发展农业产业。结合三面环水、海拔较低等优势,三江乡加快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大棚蔬菜、富硒水稻、花卉种植等特色主导产业。

——摘编自赣南日报《深入推进“三权”分置改革》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改革开放初期赣南农村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权分置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的两权分离的关系;谈谈你从改革开放以来赣南农村改革中得到的启示。
材料分析题 普通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斯大林认为“苏联的工业化不能像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那样从轻工业开始,而必须从重工业开始”。为了迅速发展国民经济,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受命制定五年计划,在计划中对国民经济的投资、工农业的增长比例、冶金、交通各方面的发展制定了详细的控制数字和发展目标。另外还规定,必须逐步排挤国民经济中的资本主义成分,加强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1932年底“,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戴隆斌《斯大林传》

材料二   (中国)“一五”计划的重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以钢铁为例,五年内炼铁能力增加了280万吨,炼钢能力增加了253万吨。为了统一管理全国的经济,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以一只“看得见的手”调动经济的每一个细胞,需要建设什么工厂、生产什么产品、产品的产量和投资的规模,都由国家通过计划直接安排。生产出来的产品,由国家统购统销。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三   我国GDP从1978年的0.3645万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2.7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15%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稳定复苏的重要引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85元增长到2017年的5966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1978年的343.4元、133.6元提高到2017年的36396元、13432元。

——摘编自《瞭望》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和中国“一五”计划的共同点。
(2)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改革开放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