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社会进步离不开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往往要依赖诸多因素的推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朝开凿的某水利工程示意图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两宋时期,中原军民英勇抗击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南侵,使南方地区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南方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北方战乱使中原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推动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南方地区大多日照充足,降水充沛,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两宋时期江南经济发展概况》

(1) 材料一所示是隋朝开凿的哪一水利工程?起到什么作用?
(2) 写出材料二所示两种生产工具的名称。
(3) 写出材料三北宋纸币的名称。结合材料三图片和所学知识,宋代海船出发前往海外贸易应到哪一机构办理手续?
(4) 据材料四指出我国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综合以上四则材料,你认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写出两点即可)
【考点】
大运河的开通; 盛唐经济的繁荣;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农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材料一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1)材料一《隋朝大运河示意图》中可见,大运河以________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________。(将序号所对应的城市填在横线上)

材料二   运河是人工河道,具备农业灌溉的机能,农民多用河水浇灌农田园圃。运河亦是南北交通动脉,拿山东运河区域来说,由于交通便利,明代许多商人从南方贩运棉布到山东,同时在这里收购棉花运往南方,由此刺激了山东运河沿线农民种植棉花的热情。其中不少州县,棉花成为主要农作物,粮食消费则完全依赖于市场。另外,农民大量种植烟草、林果等,改变了单一的粮食生产结构。运河沿线农民种植的粮食作物也大量进入交换领域,有的被贩运到外地,有的成为当地手工业生产的原料。

——改编自李泉《京杭运河与明清时期区域农业开发研究——以江北运河区域为中心》

(2)依据材料二,概括大运河对农业发展所起的作用。

材料三   唐中期以来,北方人口南迁将复栽技术带入南方,并在此基础上开启秧播技术,南方土地利用率从原来的50%提升至100%。宋代,南下移民在向南方扩展冬小麦种植范围的同时,发展了稻麦轮作制,将农作物种植从原来的一年一熟变为一年两熟,进而将土地利用率从100%提升至200%,并加大精耕细作的力度,为江南赢得经济重心的地位奠定基础。

——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3)据材料三,指出唐宋时期南方土地利用率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影响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

综合题 普通
2.

粮食与人类的生产和发展息息相关,粮食安全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时期是中国粮食永储备辉煌发展的时期……太仓(含嘉仓)是专为皇室、京官提供俸米的粮仓,主要盛纳全国州县所交租米,并起着关东和关中之间漕米转运站的作用……构成了“以长安为中心,依靠东南地区赋税存立的”中原王朝生命线。

——摘编自王高阳《先秦诸子粮食安全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示意图,分析隋朝粮仓设置的特点。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大运河开凿的作用。

材料二   

(2)分别写出图1和图2农具的名称,并概括它们对粮食生产的共同作用。

材料三   明中后期传入我国的高产作物,如玉蜀黍(即玉米)、番薯(俗称地瓜),到清代普遍种植于全国各地,高产作物的推广,对于粮食增产有重大影响。清初荒地极多,随处可见,而到康熙末年,则大都被开垦耕种。因而耕地面积由1645年的400余万顷,增加到1724年的680余万顷。人口增长也随之加快,特别是地丁合一之后,人口数字急剧增加,乾隆十四年(1749年)为1亿7000万,至嘉庆十七年(1812年)增加到3亿6000万。

——摘编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粮食产量迅速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4)结合以上材料分析中国古代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有哪些?

综合题 普通
3.

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以“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解答问题,

材料一   隋炀帝大业元年,更令开导,名通济渠。西通河洛,南达江淮。炀帝巡幸,每泛舟而往江都焉。其交、广、荆、益、扬、越等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

——杜佑《通典州郡典》卷一七七

(1)材料一中的“运漕商旅,往来不绝”得益于隋朝开凿的哪一个著名的工程?这个伟大的工程对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材料二   唐朝前期,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在农业方面,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唐朝非常重视兴修水利,在全国各地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

——摘编自统编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归纳唐朝农业发展的主要表现。(写出两点)

材料三   宋代因西北陆路通道阻塞,海外贸易获得巨大发展……与宋通商的国家除了日本、高丽以外,还有散布于印度支那半岛、南海群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以及东北非洲海岸的海南诸国与西天诸国共50多国……两宋先后在广州、明州、杭州等处设置市舶司与市舶务,主管进出口贸易……市舶收入不少。北宋初年,广州的市舶收入只是占了国家财政收入的2%。到了南宋初年占据了全国财政收入的20%。

——摘编自李春棠、侯力《中国古代史教程》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两宋时期海外贸易发展的特点。(写出两点)

材料四   明朝时,甘薯从外国传到福建和广东。清初甘薯种植逐步在浙江及长江流域……北方的河南、陕西、直隶等省份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展。顺治年间,玉米种植还不普遍……玉米适应性强、产量高的优点,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人们在山区和平原地区大量种植玉米。……17世纪后期,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等地广泛栽培马铃薯。马铃薯以生长期短、适应性强、耐贫瘠等优点,受到农民的欢迎。

——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4)根据材料四,指出明清两朝从国外引进和推广了哪些农作物?(写出两个)
(5)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你认为促进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写出两点)
综合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