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隋朝仓储的种类有正仓、转运仓、太仓、屯仓、常平仓(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义仓(防备荒年)。除位于长安的太仓、位于太原的太原仓以外,主要围绕洛阳分布。就转运仓来说,开皇三年(583年)隋在卫州置黎阳仓,在洛阳置河阳仓,陕州置常平仓,华州置广通仓。大业年间,为保障东都漕粮供应,“置洛口仓于巩东南原上”,置“洛仓于洛阳北七里”。此外,通济渠口置虎牢仓,东都洛阳东又置含嘉仓。隋朝之仓廪不仅数目多,而且库藏量也很大。洛口仓城“周回十里,穿三千窖,窖容八千石以还”。回洛仓“仓城周回十里,穿三百窖。
——摘编自《通典·食货典》等
材料二 隋朝大运河与主要粮仓示意图
材料三 义仓是隋朝政府为备荒年而设置的粮仓。隋朝工部尚书长孙平“见天下州县多罹水旱,百姓不给,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已下,贫富差等,储之闾巷,以备凶年,名曰义仓。”以民间传统组织“社”为单位,劝募当社成员捐助粮食,因此又称“社仓”。开皇十五年(595)以后,义仓由民间自发的一种救助组织变成由地方政府直接负责的赈灾防灾组织,义仓内的粮食也由劝募形式改为按户等定额征收。
——摘编自王仲荦《隋唐五代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