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宋元时期,北自朝鲜、日本,南至爪哇和苏门答腊,东起香料群岛,西至阿拉伯和东非,都有中国民间商船的频繁活动。到了明朝,朝廷通过海禁与朝贡制度相配合,形成非入贡没有贸易的局面。同时朝廷下令改造民间船只,“近海违式船只,皆令拆却,以五六尺为度,官位印照,听其生理”。“禁民间用番香、番货。”在海禁政策下,一些中国南部沿海的商人,组成了武装贸易集团。当时郑芝龙海商集团“雄踞海上”,“独有南海之利”,“海舶不得郑氏令旗,不能往来”。清朝开海后,华商、华侨深入东南亚,形成了一个广泛的华人贸易网络。道光二年(1822年),晋商销售到俄国的茶叶贸易额达到万两白银。自1493年到1800年,世界白银产量的43%—57%都流向了中国。随着西方国家在亚洲贸易圈中角逐与建立统治区,原有的亚洲贸易格局已经被打破,许多东南亚国家被纳入西欧国家控制之下。1741年到1780年,平均每年从中国到达巴达维亚(雅加达)的中国商船数量已从原来的17.7只下降为5.1只。到1889年,在英国市场上华茶数量仅占印度与锡兰(斯里兰卡)茶总和的60%。之后华茶出口持续下降,到1893年,华茶在英国市场上已经难觅踪影。在茶叶贸易衰落之后,徽商再也没有资金来源以支持大规模的长途贩运,其他如典当、木、丝、米等也就相继衰落了,徽州商帮的影响越来越小。
——摘编自《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视角看明清对外贸易政策的成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许多东南亚国家被纳入西欧国家控制之下”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对外贸易政策对今天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