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荷兰地区的风俗画形成于15、16世纪之交,受到人们的喜爱。康坦·马西斯为风俗画的创始人之一,他开创了尼德兰风景画家与人物画穿联合创作的先例。昆丁·马西斯本来也是一位宗教画家,后来才慢慢转向风俗画,而这幅《银钱兑换商夫妇》则被美术史家称誉为 “开辟了近代美术猫绘日常生活的先河”。《银钱兑换商夫妇》描绘的是安特卫普出现的金融 业务的最早商业形式——钱铺,它是银行的雏形。画中这一对夫妇,男的是钱铺掌柜,他正在用戥子称金银,女人悠闲地翻着画册,眼睛却注意着丈夫的活动,这是一对中产阶级夫妇生活的一个侧面。在桌面上有一面凸镜,镜内照出这个房间长方形的窗子,透过窗户还可以看见街上的房子与树林。

该图有多个版本,最早的版本(左图)是尼德兰杰出的画家马西斯创作于1514年的作品,题为《银线兑换商夫妇》,而另一幅(右图)只是该图的变体画而已,其作者估计是另一位尼德兰画家马林努斯·凡·罗棉斯瓦莱,所谓变体画,是指画家对同一画题,用不同的构图、表现方式加以处理的作品,除最先或最主要的一幅外,具余的都可称作变体画、在印刷术不发达的时代,变体画的大量涌现是十分自然的事情。

——摘编自伊丽达等编著《图说西方绘画艺术》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德兰风俗画出现的背景。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史学研究的角度解读《银钱兑换商夫妇》。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运用图像史料进行史学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考点】
欧洲早期的殖民扩张及其影响; 文艺复兴;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美洲与人口迁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拉开了欧洲人移居美洲的序幕。他首先在埃斯帕尼奥拉岛建立伊萨贝拉移民点。1502年,埃斯帕尼奥拉总督奥万多一次性引入了2500名西班牙人;1513年,当地建立了13座移民城镇。西班牙移民一般选择居住在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易于展开经济活动的地方,比如在墨西哥的移民约半数居住在总督府墨西哥城。此时向美洲移民的进展不算太快,向大陆移民更是慢于向西印度群岛移民,而西印度群岛因开发殖民地急需劳动力,对移民的限制逐渐放宽。1565年,西班牙政府批准150名葡萄牙人携带妻女迁入埃斯帕尼奥拉,这是首次出现非西班牙的移民。

——摘编自沈坚《地理大发现后流向新大陆的移民潮》

材料二   马尔克斯的小说《百年孤独》通过讲述南美地区一个家族的故事,折射了19世纪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以来的历史。

布恩迪亚家族的祖辈在16世纪从西班牙迁居美洲。19世纪初,在加勒比海的海边建立村镇马孔多,开启了《百年孤独》的传奇故事。家族第二代的奥雷良诺目睹了国家独立后,政府官员选举舞弊和滥杀无辜,于是加入了反政府的自由党,当了上校。他一生遭遇过14次暗杀,73次埋伏和1次枪决,均幸免于难。他的理想是推翻拉美各国的独裁政权,建立自由的社会。家族第四代的阿卡迪奥在美国人开办的香蕉公司里工作。马孔多自从有了美国的香蕉公司,地方官员便被发号施令的美国人代替了,从前的警察也都由手持大刀的打手们代替了。为了向美国运送香蕉公司的产品,美国人还修筑了铁路,但铁路并不能为当地人所使用。面对这种情况,阿卡迪奥鼓动并带领三千多工人罢工,但遭到军警的镇压。

——摘编自罗兰秋,刘伟《魔幻现实主义的杰作<百年孤独>导读》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16世纪欧洲人移民美洲的影响。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19世纪拉丁美洲的历史,指出并分析小说情节所反映的任意2个拉美独立后的历史现象。
材料分析题 普通
2.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3世纪,意大利各自治城市的有组织的商人团体,如商会,经常发布调整工商业活动的规章。规章制定都遵循的原则是:不得与市政当局的总体性法规发生冲突;必须与商务活动有关:必须是公正合理的。规章都渗透着罗马法的内容和商业习惯,并通过法学家的著作变成了西欧各城市调整银行业、票据交易、典当业、船舶登记、货物运输以及保险业等的法律规范。商人公会获得了广泛的管辖权,适用这些规则处理本地商人之间与外地商人之间的法律纠纷问题。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英法与荷兰展开海上贸易的激烈博弈,都力图建构以自身为中心的世界海上贸易格局。英国颁布《航海条例》(1651年,规定欧洲货物只能用英国船只运往英国本土,在非洲、亚洲、美洲出产的货物只能由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船只运达等)。法国颁布《海事法典》(1681年,将航海、商业和海军三者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清楚地规定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所涉及的相关权力与义务等)。

——摘编自柴彬、齐玉凤《17世纪英法海事法令与海上贸易秩序建构》等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早期商法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 比较材料一、指出材料二中的立法新变化,并分析其主要影响。
材料分析题 困难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留,激烈列强对海洋权益的争夺主要表现为对海洋航线的控制,海上商业贸易排蚀性盈断化势、海上战略据点的争夺、海外殖民地的拓展等。17世纪时,荷兰凭借其强大的海上贸易能力和东印度公司等特许公司的这作,成为“海上马车夫”。西班牙、葡萄牙通过《萨拙戈萨条约》来固定海洋利益分割,英国制定《航海条例》为荷兰争夺海洋权益。各国政府有时会颁发承掠许可证,鼓励私人船只攻击敌国商船,达进一步加剧了海上冲突。

——换编自郭渊《海洋权益与海洋秩序的构建》

材料二   二战后大量国际组织的成立促进了海洋秩序的机制化发展。各国继一战后签订大批的通商航海条约,开始通过国家间的正常贸易来增强国家的实力地位。二战后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参与到国际海洋制度和机制的建设中来。20世纪70年代以来,围绕海洋权益各国在政治法律等层面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以合法化的制度认同来确保机制的实施。海洋议题的处理以及海洋机制建设产生了“外溢”的效应,对处理其他国际问题产生了影响。

——摘编自李亚敏《海洋秩序在国际秩序变迁中的地位与作用》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前欧洲列强海洋权益争夺的特点。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洋秩序的机制化发展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