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不断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赵匡胤)问赵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也,天下人神之福也。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

材料三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

(1) 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什么政治制度?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宋初为了解决藩镇割据的积弊,采取了哪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军事、政治各一例)
(3)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4) 以上材料表明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考点】
“贞观之治”; 朱元璋强化皇权;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表。

【以史为镜】

【以人为镜】

唐太宗推行的治国措施多与总结历史经验相联系。他认为,隋炀帝“不恤民事”,对百姓索取无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

唐太宗认为,隋炀帝“君臣失道,民叛国亡”;因此,他说:“以人作为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唐太宗摒弃隋炀帝“不恤民事”的错误行为而“体恤民事”的具体措施是什么(一点即可)?唐太宗把哪一大臣比作“镜子”?他统治期间出现的盛世局面被称之为什么?

材料二   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体制,但从宋太祖时相权就大幅萎缩……宋朝也采取措施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2)材料二中宋太祖为强化中央集权,在中央采取了哪一办法削弱相权?在地方设置了什么官职以分知州的权力?在解决“财权”方面宋太祖专门设置了什么官职?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涉及的治国政策是什么?

材料三   朱元璋废除原有的地方行政机构,设立三司,三司的长官由中央任命,他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一项重要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

(3)材料三中的“原有的地方行政机构”指的是什么?材料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指什么?

(4)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学习,分析历朝统治者不断调整统治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综合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