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因此,发展经济是每个朝代的重要举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更令开导,名通济渠。西通河洛,南达江淮。炀帝巡幸,每泛舟而往江都焉。其交、广、荆、益、扬、越等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

——杜佑《通典州郡典》

材料二: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

——杜佑《通典》卷七

材料三: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活跃,著名的对外贸易海港大多在南方,主要的对外贸易海港有……政府在这里设有专门机构进行管理。

材料四:朝廷在故都(以前的都城)时,实伸(依赖)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底,俗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陆游

(1) 依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运漕商旅,往来不绝”得益于哪一著名水利工程?这一工程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2) 依据所学知识,至少列举一个促进唐朝农业发展的生产工具,并写出唐太宗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3) 依据所学知识,至少列举一个当时的“主要的对外贸易海港”,并写出材料三中的“专门机构”的名称。
(4) 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故都”是指北宋哪座城市?材料四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最终在什么时候实现?
【考点】
大运河的开通; 盛唐经济的繁荣;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农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材料一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1)材料一《隋朝大运河示意图》中可见,大运河以________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________。(将序号所对应的城市填在横线上)

材料二   运河是人工河道,具备农业灌溉的机能,农民多用河水浇灌农田园圃。运河亦是南北交通动脉,拿山东运河区域来说,由于交通便利,明代许多商人从南方贩运棉布到山东,同时在这里收购棉花运往南方,由此刺激了山东运河沿线农民种植棉花的热情。其中不少州县,棉花成为主要农作物,粮食消费则完全依赖于市场。另外,农民大量种植烟草、林果等,改变了单一的粮食生产结构。运河沿线农民种植的粮食作物也大量进入交换领域,有的被贩运到外地,有的成为当地手工业生产的原料。

——改编自李泉《京杭运河与明清时期区域农业开发研究——以江北运河区域为中心》

(2)依据材料二,概括大运河对农业发展所起的作用。

材料三   唐中期以来,北方人口南迁将复栽技术带入南方,并在此基础上开启秧播技术,南方土地利用率从原来的50%提升至100%。宋代,南下移民在向南方扩展冬小麦种植范围的同时,发展了稻麦轮作制,将农作物种植从原来的一年一熟变为一年两熟,进而将土地利用率从100%提升至200%,并加大精耕细作的力度,为江南赢得经济重心的地位奠定基础。

——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3)据材料三,指出唐宋时期南方土地利用率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影响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

综合题 普通
2.

粮食与人类的生产和发展息息相关,粮食安全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时期是中国粮食永储备辉煌发展的时期……太仓(含嘉仓)是专为皇室、京官提供俸米的粮仓,主要盛纳全国州县所交租米,并起着关东和关中之间漕米转运站的作用……构成了“以长安为中心,依靠东南地区赋税存立的”中原王朝生命线。

——摘编自王高阳《先秦诸子粮食安全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示意图,分析隋朝粮仓设置的特点。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大运河开凿的作用。

材料二   

(2)分别写出图1和图2农具的名称,并概括它们对粮食生产的共同作用。

材料三   明中后期传入我国的高产作物,如玉蜀黍(即玉米)、番薯(俗称地瓜),到清代普遍种植于全国各地,高产作物的推广,对于粮食增产有重大影响。清初荒地极多,随处可见,而到康熙末年,则大都被开垦耕种。因而耕地面积由1645年的400余万顷,增加到1724年的680余万顷。人口增长也随之加快,特别是地丁合一之后,人口数字急剧增加,乾隆十四年(1749年)为1亿7000万,至嘉庆十七年(1812年)增加到3亿6000万。

——摘编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粮食产量迅速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4)结合以上材料分析中国古代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有哪些?

综合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