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代中国”需要改变,……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李大钊,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材料二中国进入近代以来,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寻找救国救民的出路,各个阶级和政治力量纷纷登上历史舞台,结果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迅即成了过眼云烟;种种救国方案也各显身手,但都化为泡影,没有找到救世良方。中国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几经失败之后,人们把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希望寄托到新兴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

……在灾难深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开展革命斗争迫切需要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到20世纪20年代初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条件已基本成熟,……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的艰巨使命,历史地落在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

——摘自《党史博采》

(1) 根据材料—,指出李大钊,毛泽东改变“清代中国”的共同举措。
(2) 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所代表的社会阶层及其提出的“治世良方”,并说明这些“治世良方”的一个共同结果。
(3) 根据上述材料、问题及所学知识,拟定一个学习主题。
【考点】
戊戌变法;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困难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如何办报,维新人士认识上有一个变化。起初,他们以为变法“非自京师始,非自王公大臣始不可”,因此把办刊地址设在北京,对象也以朝廷大员为主。但一开始效果不佳,即便赠送,每日也不过“三千张开外”。随着维新运动的发展,维新派开始对报刊内容进行扩充,中外大事皆可见诸报端;受众面也发展至各类士绅、普通商贾、书院学堂学生等;影响范围日益扩大,由京师逐渐发展至上海、天津甚至更远的四川等地。

——摘编自张昭军、孙燕京主编《中国近代文化史》

【材料二】维新改良的潮流急速地涨涌于民族觉醒的曙光之中,成为那个时代的主流。它吸引着一切爱国的中国人从改革中寻求民族的出路。如果没有早期维新人士的思想启蒙工作,革命派要唤起民众是有困难的。在维新运动失败后,许多爱国维新人士如章太炎等人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迅速从维新转向革命。孙中山早年就接受过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并曾试图改良中国的经济和政治,邹容则深受谭嗣同献身变法的牺牲精神的鼓舞,决心继起救国。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涂鸣皋《清末洋务运动、维新运动及辛亥革命之比较》等

(1)  根据材料一,概括维新派办报过程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发生变化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阐述维新变法的历史影响。
(3) 综上探究,近代化探索具有怎样的历史特征?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