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历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深入发动群众,让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进行面对面的斗争,树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畜、农具等,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开展斗争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采取这些措施的原因。
材料二 抗战以前,存在着许多亡国论的议论。例如说:“中国武器不如人,战必败。”抗战十个月以来,各种表现急性病的意见也发生了……许多人有一种毫无根据的乐观倾向,他们把日本估计过低……
总起来说,日本的长处是其战争力量之强,而其短处则在其战争本质的退步性、野蛮性,在其人力,物力之不足,在其国际形势之寡助。这些就是日本方面的特点,……总起来说,中国的短处是战争力量之弱,而其长处则在其战争本质的进步性和正义性,在其是一个大国家,在其国际形势之多助,这些都是中国的特点。
……强弱对比虽然规定了日本能够在中国有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的横行,中国不可避免地要走一段艰难的路程,抗日战争是持久战而不是速决战;然而小国、退步、寡助和大国进步、多助的对比,又规定了日本不能横行到底,必然要遭到最后的失败,中国决不会亡,必然要取得最后的胜利。
——毛泽东《论持久战》(1938年5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历史背景,并分析抗日战争为什么是一场持久战。
材料三 1947年在晋冀鲁豫解放区华北大学任教的美国人韩丁,在观察了土改后的农村社会后说:“中国革命创造了一整套新的词汇,其中一个重要的词就是“翻身”。……对于全国几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来说,这意味着站起来,打碎地主的枷锁,获得土地、牲畜、农具和房屋,但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意味着进入一个新世界。”
材料四 解放战争期间流行于解放区的民谣:“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抗战胜利以后流行于国统区的民谣:“盼中央,望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想老蒋,盼老蒋,老蒋来了米面涨。”
——材料三、四均摘编自谢春涛《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3)不同的史料具有不同的历史价值。对于分析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同学认为材料三更有价值,有同学认为材料四更有价值。你认为这两则材料中,哪一则材料更有价值呢?试加以说明。
(4)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谈谈你对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