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
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绝其道使并进。
——《史记·董仲舒传》
回答问题
(1)材料一是谁向哪位皇帝所提出的什么建议?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是董仲舒的什么建议?“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是指哪家学说?推行此学说有什么影响?
(3)根据所学知识,当时的皇帝在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巩固统治?
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他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试归纳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政治、思想、经济、军事、外交)
材料一 如下图
文物名片
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甚至举兵叛乱。左圈文物“金缕玉衣”本应是汉代皇帝死后穿的殓服,却在汉代诸傒王墓中出土。
材料二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设《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博士,后又将不治五经的太常博士(官职名)一律罢黜,形成一家独尊的局面;还建立太学,以五经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所需人才。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摘编自人教版初中历史七上
材料一:陛下(汉武帝)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对其封侯爵),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不动声色地削弱)矣。于是上(皇上)从其计。
材料二:孝武(汉武帝)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兴太学,修郊祀。
——《汉书》
材料三:汉武帝在开发利源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包括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如下图);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也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傅成乐《中国通史》
材料四:汉武帝组建起强大的骑兵队伍,开始大举反击匈奴,其中卫青、霍去病率兵与匈奴进行了三次大战。匈奴受到重创,被迫迁移漠北。
——教材
法家
儒家
道家
25.5%
45.1%
很少
材料一 周公进行制度革新,立71国,姬姓居53,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鲁国有商朝遗民、伯禽所带周人、原奄国人,相互交流由此增多,有助于民族团结。周公建立了一整套由上到下、由亲到疏,遍及天下的治国体系。
——摘编自《周公的制度革新》
材料二 自秦朝起,中国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大国……他创建的许多制度,是符合当时社会需要的。后来延续二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基本上是秦制的逐步演变,秦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朝代。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三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材料一:天子“授民授疆土”,将某地区的土地连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封赐给诸侯,由他们去建立国家.诸侯要对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屏藩王室、缴纳贡物、朝觐述职、发兵从征等义务。
——摘编自张帆著《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学概要》
材料三:主父偃说上(汉武帝)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原陛下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原,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 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料卡片1】
关于伊尹的记载
文献来源
“伊尹流放太甲而称王,结果被太甲潜逃回来杀害。”
《竹书纪年》(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伊尹是开国功臣。在汤灭夏桀和奠定政制中,他起了很大的作用。”
《史记·殷本纪》
【史料卡片2】
说明:左图为东汉画像砖《弋射收获》,出土于1972年四川大邑安仁乡,描绘的是秋收季节的田野。上半部是渔猎,下半部是收获。上面的猎人正搭弓引箭,即将射向塘中飞鸟。而下面收割稻谷的农人,三三两两,错落有致,洋溢着劳动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