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
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绝其道使并进。
——《史记·董仲舒传》
回答问题
(1)材料一是谁向哪位皇帝所提出的什么建议?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是董仲舒的什么建议?“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是指哪家学说?推行此学说有什么影响?
(3)根据所学知识,当时的皇帝在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巩固统治?
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他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试归纳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政治、思想、经济、军事、外交)
材料一 如下图
文物名片
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甚至举兵叛乱。左圈文物“金缕玉衣”本应是汉代皇帝死后穿的殓服,却在汉代诸傒王墓中出土。
材料二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设《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博士,后又将不治五经的太常博士(官职名)一律罢黜,形成一家独尊的局面;还建立太学,以五经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所需人才。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摘编自人教版初中历史七上
材料一:同姓王引起的藩国危机。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
材料三:《汉书》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罢半两钱,行五铢钱”。
(注:图一为西汉铜币五铢钱,字体清晰,重量实为五铢,不易盗铸。图二为西汉郡国齐国的铁官使用的封泥,是检验产品的证明。图三为西汉铜瓦纽“海盐右丞”印)
法家
儒家
道家
25.5%
45.1%
很少
材料一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二
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
材料三 班固赞曰: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然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汉书·武帝记》
材料四 臣光曰: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感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资治通鉴》
图1 秦朝疆域图 图2 西汉疆域图
材料二 民族交融不断在进行。……经秦汉四百年的发展,华夏族成为统一的民族,中国也逐渐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戴逸《中国民族边疆史研究》
材料三 秦之一统,不仅实现了对诸夏领域的一统,而且南平百越,北击匈奴,并南越、西南夷、西戎,建立起空前广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武帝)事实上是以儒家的“德治”做统一思想的工具,以儒补法,巩固“大一统”。秦汉以来“大一统”观念形成以后,历朝历代,无论是统一时期还是分裂时期,皆以天下一统为正流,以天下分异为歧路。
——贾益《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思考中国历史上的“华夷”与“大一统”》
材料一: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
——黄朴民《“大一统”之梦》
材料二:
图1 衡器八斤铜权(陕西西安、咸阳出土)
图2 “汉并天下瓦当”(陕西临潼出土)
材料三:“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史记》载:“汉……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
材料四:学者眼中的秦始皇
作者
著作
观点
翦伯赞
《秦汉史十五讲》
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朱绍侯
《中国古代史上册》
秦始皇无休止地征发徭役,据历史记载,仅修建骊山陵就动用刑徒及奴隶70万人,加上防备匈奴的有30万,戍守五岭的有50万,如果再算上修驰道、搞运输的人,全国服役的人估计不下200万人。当时全国约有2000万人口,其中有200万壮劳力脱离生产。同时,秦始皇时刑法已经非常苛重,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