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卡片1】
关于伊尹的记载
文献来源
“伊尹流放太甲而称王,结果被太甲潜逃回来杀害。”
《竹书纪年》(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伊尹是开国功臣。在汤灭夏桀和奠定政制中,他起了很大的作用。”
《史记·殷本纪》
【史料卡片2】
说明:左图为东汉画像砖《弋射收获》,出土于1972年四川大邑安仁乡,描绘的是秋收季节的田野。上半部是渔猎,下半部是收获。上面的猎人正搭弓引箭,即将射向塘中飞鸟。而下面收割稻谷的农人,三三两两,错落有致,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材料一:天子“授民授疆土”,将某地区的土地连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封赐给诸侯,由他们去建立国家.诸侯要对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屏藩王室、缴纳贡物、朝觐述职、发兵从征等义务。
——摘编自张帆著《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学概要》
材料三:主父偃说上(汉武帝)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原陛下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原,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 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刘邦是一位传奇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由平民登上帝位的皇帝……他是历史上第一位实行郡国并行制的皇帝,面对百废江山他将如何整理?
——《王立群读《史记》之刘邦》
材料三:汉武帝执政期间,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辉煌的“西汉盛世”,汉武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诸多首创精神和积极的政治态度……他两次派遣使因出使西域,最终凿通西域,建立起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丰富和充实了华夏文明。
材料一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二
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
材料三 班固赞曰: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然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汉书·武帝记》
材料四 臣光曰: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感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资治通鉴》
材料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
材料三:全书背景广阔,作者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一:
材料二:汉文帝认为农业是立国之本, 时常提醒百官劝课农桑。他曾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即租率减为三十税一。这样,农业得到较大发展,粮价大幅降低。汉初来一石值五千钱,文景时降到一石仅值数十钱至十余钱。
——高中教材 《中国古代史》选修
材料三:孝武(汉武帝)穷奢极欲……外事四夷.....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
材料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