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期间具有代表性的328位文人移动轨迹

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是音乐和诗歌结合的产物,具有可唱性和娱乐功能。南渡后的宋代社会进入稳定发展时期,社会服务行业和场所进一步发展,如“瓦子”“勾栏”。商业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都对文学的娱乐性提出了更大需求。

——依据应申等《基于唐宋文人足迹集聚性分析的中心文化城市变迁》整理

材料二   唐朝科举考试中的进士科备受青睐,其录取标准以诗赋为主。吟诗作赋成为当时的一种风尚,出现了李白、杜甫、王维等诗歌巨匠。元朝统治者不重视科举考试,大批儒生求仕无门,走上同民间艺人结合的道路,将自己的文化知识和创作才能贡献给面向大众的通俗文艺,有力地推动了元代文学的发展。

——摘编自张敏《论科举制度影响下古代文学的发展》

(1) 根据材料一,比较从唐朝前期到南宋时期代表性文人移动轨迹在主要方位上的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唐朝、元朝科举制的变化对当时文学发展的影响。
【考点】
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2.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源远流长,对我国古代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古代选官制度大致经历了如下阶段:夏商周三代到春秋前期,与血缘部族国家相适应,政治核心来自世卿世禄;春秋战国大动荡,在选拔官吏上军功制和养士制替代了传统的世卿世禄制;两汉时期,统治者吸取秦朝短命教训,逐步形成了以察举制为主体,辅之以辟除、征召、任子、纳赀等多种制度的配套体系;为了剥夺地方长官的选官权并消除察举不实的弊端,魏晋推行九品中正制作为察举替代,同时在察举中采取附加考试举措;经过魏晋南北朝的过渡,到了隋唐,科举制正式诞生,并显示出它与帝制王朝政治的巨大亲和力。到了宋朝,科举制在技术方法上不断完善,终于成为历史上最重要的选官制度。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变迁及其启示,孙录见,西北大学学报,2021.11。

材料二:唐宋时期科举考试情况表

朝代

录取人数

状元人数

唐朝

据不完全统计,进士在10000人左右,明经诸科统计修正应为20619人

有姓氏可考状元155人;有籍贯可考70人,南方19人,北方51人

宋朝

北宋

开科81次,录取进士51660人,经考证,还有漏榜

有姓氏可考状元71人;有籍贯可考状元64人,南方29人,北方35人

南宋

开科49次,录取进士45640人,经考证,还有漏榜

有姓氏可考状元49人;有籍贯可考状元37人,南方37人,北方0人

(1) 根据材料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呈现出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两宋时期的科举考试与唐朝相比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这一新变化的原因。
(3)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选官制度的认识。
综合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