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论文题

材料:“拓跋鲜卑史诗之路”特展,2023年9月22日-12月10日在东莞市博物馆展出。本次展览由东莞市博物馆与大同市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院、洛阳博物馆、呼伦贝尔博物院共同承办,再现拓跋鲜卑走向民族交融的史诗之路。文化是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之根,是生生不息的灵魂与血脉。回望拓跋鲜卑的历史,即是文化交融、血缘交融的历史,中华民族强劲的机体中始终流淌着拓跋鲜卑的血液,互相化育,生生不息。本次展览以“黑毡上的拓跋鲜卑”“北魏的平城时代”“从平城到洛阳”三大部分展示拓跋鲜卑民族发展史。展览共展出171件。(套)北魏时期文物精品,演绎拓跋鲜卑驰骋草原、纵横大漠、统一北方的铁血与辉煌,讲述北魏孝文帝的迁都与改革,掀起轰轰烈烈的汉化运动,胡汉并存,牧耕并举,实现民族交融,谱写波澜壮阔的拓跋鲜卑民族发展史,承继汉家天下,开启盛唐时代的故事。

(1) 根据材料指出北魏孝文帝的意义?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包括东莞地方史),请以“民族交融促进国家发展”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标题自拟,语句通顺,言之有理,字数不少于150字)。
【考点】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2.

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但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概从公元二百年到五百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

——摘编自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人口南迁的两种基本情况及其原因。

材料二   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徭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柘,畦畎相望, 连宇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经济现象?根据材料二,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引自《资治通鉴》

(3)材料三中“魏主下诏”指的是我国古代哪次改革?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魏晋南北朝时期统一的因素。
综合题 普通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进入阶级社会后民族融合的初步发展时期,诸侯国间频繁的兼并战争,大大加强了中原地区与周边民族的联系,促进了民族融合。

——摘自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材料二   汉高祖时期,通过“和亲”政策,与匈奴约为兄弟,以缓和匈奴的侵扰;文帝时,改革边防军轮换制度,移民戍边,增强边防力量;汉武帝时,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加强同西域乌孙等部族联系,共同抗击匈奴。汉政府也利用农业和粮食作物,影响与匈奴的边境互动、政治交往及文化融合,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和加强。

——摘编自王子今《汉王朝西域决策的战略思考》

材料三   中华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曾有许多游牧部族侵入中国,甚至还取代某些王朝而代之;但是,不是中国人被迫接受入侵者的语言、习俗或畜牧经济,相反,是入侵者总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国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依据材料一,简述春秋战国时期促进民族融合的方式。
(2) 根据材料二,归纳汉朝处理与匈奴关系的措施。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个魏晋南北朝时期最能证明“入侵者总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国化”的例子。并说明理由。
(4) 综合以上材料,提炼一个主题。
综合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