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秦皇汉武缔造了秦汉帝国的辉煌,实现了秦汉大一统局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汉武帝下令:“……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釱(一种刑罚)左趾,没入其器物。”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护“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

——《“大一统”之梦》

材料三“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

——《史记•蒙恬列传》

“(青)凡七出击匈奴,斩捕首虏五万余级。……(病)凡六出击匈奴,其四出以将军,斩首虏十一万余级……”

——《史记•卫青霍去病列传》

(1) 依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分别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2) 依据材料二、概括出秦汉统治者“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三反映出秦始皇和汉武帝时期为了抵御的北方的匈奴各采取什么政策(措施)?
(3) 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是什么?
【考点】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汉武帝的大一统;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秦汉文明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中华文明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文字在各国自行发展变化。在秦灭六国之后,这种歧异不仅严重影响着各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有碍于国家的政事、税收,而且还是导致分裂割据的严重隐患。秦始皇命李斯等主持统一文字的工作....规范化字体推行于全国。

——摘编自袁行需、严文明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二卷)

材料二

俞伟超先生曾经指出,从考古学发现来看,西汉初年各地都存在形态各异且独立发展的文化特质,这些文化特质直接继承自战国时代的六国文化。而到了武帝时期,各地文化开始趋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而六国文化基本消失,真正意义上的汉文化出现了。

——摘自李学勤、郭志坤《细讲中国历史丛书》

材料三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1) 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为“规范化字体”所采取的政策,并概括此政策的作用。
(2) 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汉初年的“文化特质”,并结合史实说明“文化开始趋同”的原因。
(3) 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华文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简要说明如何传承中华文化?
材料分析题 普通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最大的公;虽然他的动机是为私的,是皇帝想要巩固个人的权威,使天下的人都臣服于他。但是废除分封,以天下为公,却是从秦朝就开始了……这不是秦始皇的本意,而是形势发展的结果。

——译编自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汉武帝是西汉时期很有作为的一位皇帝,他继位之后,尊崇儒术,以儒家学说作为国家的治国思想,广施德治,安抚人民,同时又吸收法家思想的精华,创新改革,以法治国,恩威并施,积极寻找多渠道的治国良方,在他执政的54 年中把西汉王朝推到鼎盛时期,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各方面都得到空前的大发展。

——摘编自李凤启、张应二《汉武帝治国方略论析》

材料三 儒家治国理政思想既强调“以德治国”,又不排斥“法治”,主张“礼法合治”“德主刑辅”。……我国古人认为,礼和法都是治国所必需的,但二者各有所长:礼是防患于未然的道德引导,让民众在生活中有所遵循、形成良好社会风气,而法是在少数人突破法律底线后采用的强制手段。

——摘编自戴木才《人民要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1)  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实行郡县制的目的。归纳柳宗元对秦始皇的评价。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的治国措施及影响。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儒家治国思想的主要特点并说明理由。
(4)  综合上述材料,说说我国古代治国思想的当代价值。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