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为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赛先生……德先生、赛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活中国在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材料一 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材料二 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
——《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材料一 洋务派全盘建设事业的动机是国防,所以军事建设最多。现就洋务派的军事建设,择其要者列表于下:
年份
举措
1861年
奕䜣、文祥托总税务司赫德购买炮舰,聘请英国海军人员来华创水师
1865年
曾国藩、李鸿章设江南机器制造局于上海
1866年
左宗棠设造船厂于福州,附设船政学校
1876年
李鸿章派下级军官赴德学习陆军,船政学生赴英、法学习造船和驾船
1888年
李鸿章成立北洋海军
材料二
《公车上书记》
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通过办学会,积极宣传近代科学知识。一大批接受过系统的科学教育的热血青年留学归国,这些科学学会和新式学堂不但重视学校科学知识的传授,还提倡用求实的科学方法来指导科学教学。
——摘编自郭海洋《戊戌变法与中国近代科学教育的发展》
材料三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启蒙符号。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将二者尊为现代文明的精华和中国进步的引擎。陈在《敬告青年》中开宗明义,倡言“自主”“进步”“进取”“世界”“实利”“科学”六大现代文明的价值观。
——摘编自高力克《一个革命者的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百年祭》
材料一 咸丰十一年(1861年),恭亲王奕设立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于北京,是为中国新学的起始……同治二年李鸿章设外国语文学校于上海,同治四年曾国藩、李鸿章设江南机器制造局于上海,附设译书局……同治十一年曾国藩、李鸿章挑选学生去头国留学。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近代中国翻译日本书籍表
时间
哲学、宗教
自然、应用科学
社会科学
历史、地理
文学艺术
合计
年平均数
1895年前
1
4
2
3
11
1896-1911
38
172
366
238
136
950
63.33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北洋政府颁发了一系列教育法令:
1917年5月,宪法审议会否决了将孔教定为国教的提案……学校的教学开始加强科学教育,重视实验作业,增加了实用和职业的教学内容。1917年10月,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第三届会议,向教育部提出推广女子教育的议案,要求增设女子高等小学、女子中学等。教育部于1920年明令公布,小学一二年级国文改为语体文,并规定至1922年止,凡旧时所编的文言教科书一律废止,改为语体文。中学各科教科书,随之逐渐用语体文改编,高等学校的讲义,也采用了语体文。
——摘编自《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史》
①“民主”“科学” ②三民主义 ③变法图强 ④“自强”“求富”
①变法图强 ②“自强”“求富” ③民主共和 ④“民主”“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