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主共和  丰碑巍然】

材料一  民主革命先行者早期革命活动(部分)

时间

革命活动

1894年11月

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

1903年

出版《革命军》《猛回头》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

1905年8月

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1907年

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孙中山、黄兴领导镇南关起义,均遭失败。

1911年4月

黄兴领导黄花岗起义,以失败告终,却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摘编自统编本《中国历史使》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千秋!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名垂青史!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支持下,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初生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在中国只存在了几个月即告夭折。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化为直、皖、奉三系。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操纵下,中国陷入四分五裂的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之中。在封建军阀专制统治下,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愈陷愈深。

——摘自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简史》

(1) 根据材料一及新学知识,简析民主革命先行者早期革命活动对辛亥革命成功所起到的作用。
(2) 根据材料二、三,简述你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考点】
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辛亥革命是中国步入20世纪后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指出变法的必要:“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他建议光绪帝效法日本,推行新政。

《同盟会宣言》中宣布:凡为国民,皆平等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选举,议会以国民兴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先法,人人共享。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材料二   首义发生,其远因近因甚多。尤以是年三月黄花岗之役,青年学生壮烈牺牲,已博得全国同情;及同年七月因川省铁路国有风潮,激起遍地怒火。首义前数日,武汉有孙武之制造炸药失慎案,致革命党人名册被搜,清廷按图索骥,有一网打尽之可能。党人为势所逼乃匆促举事,清湖广总督瑞澄仓皇出走,革命党人遂不战而有武昌。

——辛亥革命亲历者张知本口述

材料三   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3月)

材料四   辛亥革命推翻了相沿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近代民主共和制度,使民主主义成了正统,而帝王由人主、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的公敌,正如梁启超所云:“任凭你像尧舜那样贤圣,像秦始皇、明太祖那样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样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这无疑是中国政治现代化(近代化)进程中一个质的飞跃。

——摘自左玉河《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和孙中山为挽救民族危亡所选择的不同道路。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

A武昌起义的成功是多方面因素的共同结果。

B亲历者的回忆、采访记录是绝对真实可信的。

(3) 根据材料三,指出辛亥革命的不足之处。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毛泽东撰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
(4) 你是否赞成材料四中“辛亥革命是中国政治现代化(近代化)进程中一个质的飞跃”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分析题 普通
2. 了解杰出的历史人物是我们获取历史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切闻与日本议和,则伏乞皇 上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而已……《易》曰:“穷则变,变则通。”为皇上筹自强之策,计万世之安,非变通旧法,无以为治。

——康有为《公车上书》

材料二   150年前,孙中山先生出生之时,中国正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野蛮侵略和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统治,战乱频发,民生调敬,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灾难深渊,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悲惨境地。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中华民族从未屈服,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可歌可注的抗争。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我们现在认定德、赛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919年1月15日)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的主张有哪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提出的历史背景。
(2) 根据材料二,概括150年前中华民族陷人“内忧外患的灾难深渊”的表现。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仁人志土为之奋斗的目标。
(3) 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的主张?“德、赛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 如何评价材料三中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
(4) 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杰出人物和历史发展之间的关系。
材料分析题 普通
3.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

材料一   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由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合并而成),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并决定在国内外建立支部和分会,联络华侨、会党和新军。同盟会成为全国性的革命组织。

材料二   下面为陈天华《猛回头》内容摘录。

《猛回头》摘录:

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面;英吉利,假通商,毒计中藏;法兰西,占广州,窥伺黔桂;德意志,胶州领,虎视东方;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

这中国,那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

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

材料三   黄花岗起义之后,孙中山先生这样评价:“不半载武昌之大革命已成”。临终前,他又留下遗嘱:“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继续努力,以求贯彻”

——孙中山

(1) 用材料一中原话写出同盟会的性质。其革命纲领后概括成了什么主义?
(2) 据材料二概括辛亥革命前中国的社会状况。
(3) 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为什么“大革命已成”?而后却又说“革命尚未成功”?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