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说,欲救亡图存,“革命为唯一法门”。即认为不推翻清王朝,中国决无生存于竞争世界的希望……共和制度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中国应当取法于上,直接建立共和制度,方才是人类的进步。

——摘编自汤奇学《孙中山的社会进化思想述评》

材料二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

材料三“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秋瑾

“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林觉民《与妻书》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革命观点。
(2) 材料二是孙中山赞颂哪次武装起义的一篇文章?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这次起义的意义。
(3) 上述三则材料体现了革命党人怎样的精神品质?
【考点】
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 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了解杰出的历史人物是我们获取历史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切闻与日本议和,则伏乞皇 上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而已……《易》曰:“穷则变,变则通。”为皇上筹自强之策,计万世之安,非变通旧法,无以为治。

——康有为《公车上书》

材料二   150年前,孙中山先生出生之时,中国正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野蛮侵略和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统治,战乱频发,民生调敬,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灾难深渊,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悲惨境地。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中华民族从未屈服,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可歌可注的抗争。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我们现在认定德、赛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919年1月15日)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的主张有哪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提出的历史背景。
(2) 根据材料二,概括150年前中华民族陷人“内忧外患的灾难深渊”的表现。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仁人志土为之奋斗的目标。
(3) 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的主张?“德、赛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 如何评价材料三中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
(4) 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杰出人物和历史发展之间的关系。
材料分析题 普通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维新变法运动,试图用和平改良的方式,从开制度局入手,逐步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在政治制度层面对封建专制的中国进行改造,以挽救民族危亡。

——摘编自李清源《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管窥》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摘自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三:陈独秀从美国引来的这把火,把北大烧得通红,推动了北大的变革。李大钊从俄国也“盗来”了火种,这两把火,前后交映,足以改变古老的旧中国。

——汪兆赛《民国清流:那些远去的大师》

材料四: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经验,上下求索,终于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

——摘编自《百年中国》解说词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资产阶级维新派挽救民族危亡的方式是什么?
(2) 与材料一中资产阶级维新派相比,材料二中革命派的救国方案有何变化?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俄国之火”所代表的先进思想。结合史实分析两把火是如何改变中国的。
(4)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四中“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指的是什么事件?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
(5) 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思想主张的发展特点。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