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语言文字运用Ⅱ

高中阶段,     ①    一般来说,想要把事理说明清楚,需要在认识事理上和说清关键要素上多下功夫。

要清晰地说明事理,     ②    。梁思成用“文法”作比来说明中国建筑的特征,林庚解说“木叶”背后的“暗示性”。之所以说得那么清楚,是因为他们对这些内容有深入的认识。一般而言,对事理的认识越到位,就越容易将其解说清楚。

在说明事理时,要着重说清其中的关键要素。重要概念、因果关系、事物间的联系等,都是说明的重点。把它们阐述清楚,才能纲举目张,整篇文章的“清晰”就有了保证。梁思成分九个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从整体布局、建筑结构写到重要构件、装饰风格,重点突出,层次清晰,即使是非专业读者也会觉得条理分明,易于理解。

说明事理,既可在归纳的基础上说明其中的道理,     ③    。例如,《说“木叶”》从对众多诗句的解读中归纳出创作、欣赏的规律,《中国建筑的特征》在中西建筑的对比中解说建筑语汇的“可译性”。这两种思路都值得我们借鉴。

(1) 下列句子中的“一般”和材料中加点的“一般”,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B. 黛玉一见:“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的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C. 大多数杂交稻品种的米质属于中等,也有个别较差,但绝不能以个别概括一般。 D. 我给那些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是四叔家在“祝福”了。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考点】
字词在语境中的含义; 语句补写;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语言文字运用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果糖是日常“甜度”的主要来源之一,很多人在不开心的时候喜欢吃点甜点,果糖带来的甜味驱散心中的阴霾。然而,关于果糖的争议却一直存在。

 ① 。天然果糖存在于水果、玉米、蜂蜜等食物中;人工果糖常与葡萄糖混合,制作为果葡糖浆,存在于“加工食物”当中,如饼干、碳酸饮料、雪糕、奶茶等。在人体对照试验中发现,过量摄入果葡糖浆会增加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伤害肝脏,还会诱发免疫系统炎症,引起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因此, ②  , 哪怕是相对健康的天然果糖,也一样要控制摄入。

综上,果糖既可以是人们生活中的“朋友”, ③ 。虽然它能够带来短暂的快乐,但过量、长期摄入会带来健康隐患。在享受果糖带来快乐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自己的饮食平衡和健康,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 下列句子中的“我们”与文中加点的“我们”,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在1971年10月4日,我们成功得到了安全性高的中性提取物。 B. 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C. 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D. “你是什么意思?亏你还会再来见我们。”四婶洗着碗愤愤的说。
语言文字运用 普通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 ①  , 则有《孟子》。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但是仔细比较, ② 。首先,《论语》中所叙述的孔子,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孔子令门人言志,只有曾皙最得他的赞许,而曾皙所说的,差不多等于今天的郊游。孟子则凡事焦虑、忧愁,他提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主张,毫不忌讳地斥责“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的现实。其次,孔子非常尊重“礼”。颜渊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他死时孔子痛哭流涕,然而孔子却根据“礼”的原则反对给颜渊厚葬;孔子虽不喜欢阳货的为人,但为了礼尚往来,他仍想趁着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他。孟子则不大讲究“礼”。孟子见了梁襄王,出来就说:“望之不似人君。”鲁平公没有来拜访孟子,孟子也不去见鲁平公。

孔、孟二人的种种不同,既与孔、孟二人的个性有关,也和《论语》《孟子》两部书的取材不同有关, ③ 。“至圣”生于春秋末期,“亚圣”生于战国时期,大致相去两百年。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社会的局势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对孔、孟二人的不同产生了重要影响。

(1) 下列句子中的“仔细”和文中加点的“仔细”,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小明做事很仔细,我很放心。 B. 碰坏一点儿,你可仔细你的皮! C. 地很滑,你走路时仔细一些。 D. 王婶勤俭持家,日子过得仔细。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语言文字运用 普通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什么是恐惧?恐惧就是对于外部发生的危险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有时,①____,例如遭遇到火灾、泥石流等危机时本能地逃跑,或是被人迎面打来一拳时本能地架起手臂防御。这些因恐惧而产生的行动是对我们自身的保护,可以帮助我们回避危险。不过,如果保护过了头,我们就会变成厚厚盔甲下的“套中人”——过度、非理性、持续地害怕某种物体、现象、活动或场合,并夸大可能的危险,那就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②____?一般说来,对恐惧的东西了解越多,③____。动物学家不怕和蛇、蜘蛛等动物接触,在高楼表演杂技或修筑高楼的建筑工人不会恐高,尽管他们日常工作时就要面对这些危险,但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他们已经掌握了自我保护的方法,并了解到遭遇危险应如何自我救助,因此能够泰然处之。所以,你若想要摆脱对某一事物的恐惧 , 就从积累知识并充分了解那件事物本身开始吧!

(1) 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句中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听了老师的话,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吭声了。 B. 与其等到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学着努力多爱自己一些。 C. 你要是觉得对《红楼梦》感兴趣的话,就加入我们的阅读小组吧。 D. 祖国啊!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语言文字运用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