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随着形势的变化发展,各种危害国家安全的新主体新行为新危害日益多元,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各类间谍情报活动的主体更加复杂、领域更加广泛、目标更加多元、手法更加隐蔽。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2023年7月1日、新修订的反间谍法正式施行。反间谍法是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第一部重要法律,也是规范和保障反间谍斗争的专门法律,为维护国家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次修订《反间谍法》的工作过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将党中央对反间谍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国家意志,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现行反间谍法实施中存在的间谍行为范围较窄、安全防范制度不健全、行政执法赋权不足等重点难点问题,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妥善处理赋权与限权的关系,加强反间谍工作,同时注重对行使公权力的监督制约:坚持系统观念,立足我国反间谍工作实践,做好相关法律衔接,健全完善中国特色反间谍法律制度。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的修订是如何坚持科学立法的。

【考点】
推进科学立法的措施;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变式训练
拓展培优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城市化的推进以及消费结构的改变,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我国涉及粮食安全的法条散见于农业法、国家安全法等法律中,我国亟需制定一部保障粮食安全的专项性法律。

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以下简称粮食安全保障法)列入人大立法规划;随后,国务院有关部门起草了粮食安全保障法的送审稿。司法部先后两次征求中央有关部门、地方人民政府、企业的意见,赴地方开展实地调研,召开专家论证会,并在此基础上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形成了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2023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草案。6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初次审议了草案,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23年12月2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粮食安全保障法,该法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该法明确国家建立粮食安全责任制,“党政同责”首次被写入法律,地方政府管粮、抓粮从此“有法可依”,中国饭碗有了更坚实的法治支撑和更高水平的法治保障。

(1)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粮食安全保障法的制定是如何坚持科学立法的。
(2) 为全面贯彻实施粮食安全保障法,假设你所在的社区开展以“全面贯彻实施粮食安全保障法,全链条保障粮食安全”为主题的法治宣传活动,请你为此活动撰写两条标语。要求:紧扣主题,指向明确;语言简洁,表述清晰。
材料分析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