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歌不断——千年书院
唐末五代智漩等僧人为“思儒者之道”,在麓山寺下,建起了“以居士类”的学舍。北宋“因袭增拓”而成岳麓书院。南宋初理学家张栻主教岳麓,以反对科举利禄之学、培养传道济民的人才为办学的指导思想,培养出了一大批当世的经世之才。朱熹自福建专程来访,并与张栻论学―史称“朱张会讲”。其时前来听讲者络绎不绝,时人称“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朱张会讲”加强了岳麓书院在南宋教育和学术上的地位,推动了宋代理学和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
元明时期,历经多次劫难,都得以修复,兴学不变。随着清末改革学制,废书院,办学堂,辛亥革命后改高等学校直至湖南大学,均因旧址扩建,千余年来都是湖南高等学府所在,培养了王夫之、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杨昌济乃至毛泽东等大批彪炳史册的历史人物。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岳麓书院经由湖南大学管理和修复以来,延续其千年来的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播功能,成为全国书院中承继其传统功能的典型代表,被誉为“千年学府”。
今日岳麓书院,既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是湖南大学人文学科人才培养与学术研究的基地,更是整个长沙市的文化窗口和文化名片。
——摘编自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简介》
结合所学知识,以“千年学府”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史论结合,逻辑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