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主体
职责
A
学校和老师
依法规范管理未成年学生带入学校的智能终端产品,对未成年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B
父母等监护人
指导未成年人合理使用网络保护软件,创造良好的网络使用家庭环境
C
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
针对未成年人年龄特点设置网络产品和服务,依法打击未成年人网络沉迷行为
D
教育、文化等相关部门
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进行预防和干预,定期开展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宣传教育
①提高了未成年人的法律地位②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护航
③彻底净化了网络环境,保证未成年人免受不法侵害④体现了对未成人的社会保护和网络保护
①有利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能够杜绝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②保障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提高了未成年人的法律地位
③有利于我国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④体现了我国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
①家长应在生活和思想上多关心孩子,守好保护未成年人的第一阵地
②学校积极落实保护未成年人的主体责任,杜绝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③公安机关依法办案,打击侵害未成年人违法行为,彰显社会公平正义
④检察机关切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加大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力度
结合材料和图片,运用所学知识,请对材料中一些学校对课间十分钟学生活动进行“圈养”的做法,进行辨析。
该中学校园广播站决定对“专项行动”与“主题教育活动”的意义进行播报。请你为广播站撰写播报稿。
后来施暴者与他人视频通话炫耀,引发社会关注。该市政府接报后,高度重视,立即责成教育、公安等相关部门调查核实。目前,公安机关己对涉暴的该校七年级学生梁某某等7人依法作出处罚,其中对梁某(14周岁)处以行政构留10日,其他11人因不满14周岁,依法不予处罚,已对其监护人进行训诫,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同时,该校对李某某等3名主要参与者给予留校察看处分,其他9名学生记过处分;学校还特意为被施暴女孩安排了心理咨询师和家庭教育指导师,对其进行心理疏导。
法律链接:己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有人说,公安机关对梁某及6人的处罚太轻,对校园施暴者一定要重罚,这样才能构建和谐校园。请你结合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知识谈谈怎样才能防范校园暴力,构建和谐校园。
特别关注
近段时间,一种名为“烟卡”的游戏在小学生中间流行。不少学生在家长不知道的情况下,把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投入到“烟卡”游戏当中。随着越来越多的孩子沉迷于这项游戏,烟卡带有传播烟草信息的功能,被用来当作未成年人游戏和社交的载体实在不妥。 “烟卡”上印着香烟信息、沾有香烟味道,存在着给未成年人尝试吸烟带来心理暗示的隐患。一些玩“烟卡”的小学生对香烟品牌了如指掌,花费大额金钱购买“烟卡”,这些都会给未成年人带来不良的价值观,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从法律层面看,经营者印制、宣传“烟卡”的行为均涉嫌违法,有的店铺甚至销售的不是真烟标而是印刷的假“烟卡”,涉嫌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有的店铺打出“让孩子有排面”等宣传语,将售卖“烟卡”合理化,不仅有违广告法,还极大地冲击了人们的认知。
重拳出击
烟卡问题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对于部分商家为了利益罔顾孩子健康发展的行为,有关部门应重拳出击,进行彻底排查,亮明不留死角的态度。“烟卡”治理涉及烟草、市场监管、教育等多个部门、机构,需要统筹执法合力重拳出击,各部门要各司其职,下功夫清理市场,为产业链“消毒”。国家烟草专卖局组织开展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电子烟侵害专项治理,其中也包括劝阻销售“烟卡”行为,并要求属地督促互联网企业清理电子烟、“烟卡”等商品信息,关停非法销售店铺。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公众认识到未成年人沉迷“烟卡”游戏的危害,对于那些情节严重的商家要查处一案、警示一批、教育一片,起到以做效尤、以案促法的作用。此外,学校和家长也应该在学习生活之外多关注孩子的娱乐需求和社交需求,在发现其沉迷“烟卡”等不健康游戏时及时介入,引导孩子健康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北京市教委2024年8月30日发布义务教育阶段新改革:自今年秋季学期,北京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将把“课间10分钟”整体优化为“课间15分钟”。通过扩容课间“能量站”,确保师生得到较充裕课间休息时间,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户外、走进阳光,享受更加健康活力的校园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课间一刻钟,不是简单的时间增减,而是学生在校活动供给设计的系统性变革,课间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与课内教学设计和实施同样重要。
法律链接
《宪法》
第三十三条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第四十六条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二十五条 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培养未成年学生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未成年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应当建立未成年学生保护工作制度,健全学生行为规范,培养未成年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
【关注未成年人】
互联网在拓展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未成年人个人信息被滥采滥用、网上违法和不良信息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等,亟待通过立法加以制度性解决。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多次提出要制定《条例》,国务院也多次将制定《条例》列入立法工作计划。通过多次向社会征求意见,2023年9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条例》,已于2024年1月1日起实施。《条例》基于网络普及率日益提高的社会实际,顺应了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成长成才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为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汇聚多方合力】
网络时代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需要汇聚多方合力。《条例》立足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支持未成年人科学、文明、安全使用网络。同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加强提供公益性上网服务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改善未成年人上网条件。公安、市场监管、文旅、妇联等部门应当加强信息互通,重点打击向未成年人违规提供上网服务、教导未成年人破解防沉迷系统、绕过青少年模式等违法行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行为的教育、示范、引导和监督。学校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讲解,引导同学们在守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时,也要规范行为举止,遵守网络法律法规、共享文明网络。
①短视频内容应当以传播正能量为主
②视频推送以是否受人关注为根本标准
③未成年人要培养高雅情趣,拒绝观看短视频
④加强对视频平台的监管,促使其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