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开皇三年(583年)后,随着国家漕运活动频繁,开封(汴州)确立了交通运输的枢纽地位,其通过蔡颖线和淮泗线辐射了黄淮之间的平原地带,开封成为商船的重要停靠地和交易之地,商船散停在城外的河道之中。唐玄宗开元年间,政府多次整修汴河与黄河的连接点,开封也因运河成为众多“水路辐辏”型城市之一。安史之乱后,东部运河区的中原区变成了战场,洛阳几乎成为废墟,唯有江南道和淮南道的区域可作为国家财富的收集地,汴河作为连接这一区域的主要漕渠,地位较前代更为重要,于是开封运河演化出三条水路。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刘晏首先将“轻货自扬子至汴州”。大量官吏也认识到开封“控河朔之咽喉、通淮湖之运漕”的地位。大量轻货集中于此,开封仓储级别提升到国家级枢纽仓储的地位。796年后,重要高官屡次赴开封任职,在中央控制下,开封段运河再也未出现漕运与屯田争夺水源的状况。

——摘编自郭峰《隋唐五代开封运河演变与城市发展互动关系研究》

材料二 德国内河航道里程仅为7000多公里,但内河货运十分发达,其中人工运河的建设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德国的人工运河占航道总里程的25%。德国自工业革命开始至二战之前就修建了众多运河,其中连通北海和波罗的海的基尔运河于1885年建成使用、可通行战列舰、显著改善了地缘劣势,给了德国安全感。此外还沟通了茱菌河、威悉河、易北河等主要河流,初步建起了四通八达的内河航运网,现代化工业区鲁尔就在莱茵河附近,德国修建了4条人工开凿的运河将其与茱茵河联成一体.7000吨海轮可由此直达北海。德国跨水系运河与法国航运网相连,直抵北海岸线和地中海。二战后德国又进行了大规模水运建设,东西德统一后,又实施了统一的交通计划,进一步完善了内河航道网。

——摘编自韩时琳《德国运河建设的特点及启示》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时期开封段运河兴盛的主要表现,并简析其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以来德国运河建设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运河建设的认识。
【考点】
中国古代的运河; 现代海陆交通的发展;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经济联系与国家统一]

材料一

隋朝时为了南下伐陈和北征高丽,在原有运河的基础了修建了隋朝大运河,形成了沟通南北之势,路线如上图。

实际上,在隋唐时期,京杭大运河不仅仅是北方边防后勤补给重要通道,更是维持整个隋唐王朝运转的大动脉。由于人口的不断南迁,当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经南移至长江流域,而政治和军事重心依然在北方,每年通过运河转运数百万石粮食。因此,为了维持帝国的正常运转,就必须通过大运河高效地将南方的赋税和粮食转运到北方。

——摘编自侯杨方 陈 熙《千年运河: 中华帝国的军事大动脉》

材料二 “千年运河、沟通南北”是大运河区别于长城、黄河的重要特点,在“千年”与“南北”所建立的时空之中,运河“沟通”的功能最为显著。当下,大运河既是国家文化符号,又以世界文化遗产的身份成为一种文化标签。兼具运输功能、生活场域功能和文化象征意义的“大运河”,不仅是一条“经纬中国、运通华夏”的河流,还是一种“利器明德,以厚民性”的文化。在“大运河”全景意识之下,大运河物理空间中的“通”在文化空间中演化出了联通、流通、变通和融通等多重特性与价值。

——吴欣《大运河的文化特质》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元朝时期大运河相较隋朝时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元朝在已开通海上漕运的前提下还要改修大运河的原因。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大运河的文化意义。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