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做完这个专题的训练后,我学会了许多做题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根据关键词判断说明方法,然后结合语句分析其作用”“ ”“  ”“根据关键词找到具体的例子,把握文章的内容“这四个。

在这个专题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是《》,因为   。

【考点】
文章大意理解;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填空题 普通
课时演练
换一批
1. 课外阅读。

                                                                   诚实的列宁

      列宁从小就不撒谎,并且勇于承认错误。

      5岁时,有一回,列宁拿着姐姐心爱的尺子玩,不小心弄断了,他立即拿着断成两截的尺子跑去告诉姐姐:“我在膝盖上不小心把尺子折断了。”他一边说一边模仿着做了个动作。姐姐见他这样诚实,就原谅了他。

      8岁时,有一天,他去姨妈家玩,在和表哥表姐做游戏时,他不小心碰到了一个花瓶,花瓶摔在地上,碎了。姨妈听见响声,走了过来,问他们是谁碰翻了花瓶。表哥表姐们都说不是他们干的,列宁涨红了脸,低着头,不敢做声。姨妈说:“可能是调皮的花猫干的吧!”回到家后,他翻来覆去睡不着,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并请求妈妈赶快把这件事转告给姨妈。姨妈知道后,夸他是个勇于承认错误的好孩子。

(1) 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并写下来。

喜爱—    马上—

诚信—    顽皮—

(2) 短文写了表现列宁诚实的几件事,试着用简短的语言概括一下。

(3) 用短文中的话说说,小时候的列宁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4) 读了这篇短文,你能理解列宁在对待犯错误的男孩时所采取的办法吗?你以后该如何对待自己做的错事呢?

现代文阅读 普通
2. 现代文阅读

人民楷模,生命丰碑(节选)

朱彦夫,14岁参军,16岁入党,经历过上百次战斗,十次英勇负伤,三次荣立战功。在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中失去了四肢和左眼,是特等革命伤残军人。

朱彦夫在朝鲜战场重伤回国,入院治疗初期,一直是“活死人”。他伤势严重,昏迷不醒,医院采取抢救措施——截肢、剖腹。而且,不止一次地截肢、剖腹。主治医生叹息道:“他如果能够活上三年,就是奇迹!”

93个日日夜夜之后,他出乎所有人意料地“复活”了!他的意识渐渐恢复,可身体的情况让他苦不堪言,终日郁郁寡欢。主治医生认真地对他说:“像你这种情况,有勇气活下去才是英雄!”医生的话像一把重锤敲击着他的心,使他打消了轻生的念头。他在医院先后经历47次手术,以超常的生命力不断地创造着奇迹:坐起来了;会大声说话了;手术部位愈合了……痛楚渐渐远去,大脑日趋清醒……

朱彦夫不甘心被人照顾着度过一生,他身强体壮的时候保家卫国,伤残退役以后应该回家乡陪伴着母亲。他向组织上提出要求,经组织批准以后回到了张家泉村。【A】张家泉村是沂蒙腹地一个小山村,迈步脚踏山,出门眼见天。山连山,山套山,山山连环。村里200多户人家分布在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百余米的峡谷地带。

医生判定他最多只能够活三年。可是,他经过六年苦涩煎熬、艰难锤炼,不但活了下来,还逐渐做到了生活自理。他在一望无际的艰难中,一寸寸、一点点、一步步,向着生命的亮光挺进。既然活着,就要活出名堂。随着时光流逝,他的自理能力越来越强。他已经不满足于简单地活着,他生发出强烈的愿望——我要工作!

他挑起村党支部书记的重任,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为了让乡亲们吃饱肚子,过好日子,他竭尽所能,吃苦受累,不在话下。【B】因为穿着假肢行走山路,他经常摔倒,有很多次跌倒滚下山去,摔得鼻青脸肿。

就这样,朱彦夫在崎岖的山路上,“站”着走,“跪”着走,“爬”着走。在无数次的跌倒和滚爬中,他带领乡亲棚沟造地,治山改水,劈山修田,重整家园。一开始,有村民打怵:村里总共百十号劳力,千亩荒地怎么改?他发了火:“我这个残疾人都不怕,你们怕什么?”世世代代在山沟里面刨食的村民,全凭手抬肩扛搬运来2.3万吨土石方,垒筑起1500多米长的暗渠,修整出40多亩土地,穷山村第一次有了良田。

张家泉村除了地少,更缺水。朱彦夫在数九寒天,带着大伙找水源,打机井。沂蒙山区十一月的天气非常寒冷,打了20多米的水井不出水,朱彦夫非要下到井底去看看。乡亲们劝阻他别下井,他说:“你们那个脚不行,我的假肢不怕冷。我下去!”当人们把他从井下拉上来的时候,冷水,血水,汗水交集,村民们心疼他,埋怨他。朱彦夫却是要让张家泉村“山上松树带帽,山下林果缠腰”。二十多年里,17斤重的假肢他磨坏7副。当年的穷乡僻壤,如今已经是万亩桃园,十里桃花,果实累累,繁荣昌盛。漫山遍野的桃花,“美景看不够,人在画中游”。村民们高兴,这是大家的心愿;他更高兴,这更是他的心愿。他没有手,却把山村装点得花果飘香。他没有脚,却和乡亲们走出了一条幸福之路。他说:“只要活着,只要有信念,就没有什么做不到的。”

朱彦夫,百次参战,十次负伤,九死一生,肢残眼障。他挑战极限,超越极限,精神伟大,人生不凡。他是人民楷模,他是生命丰碑。

(选自人民网,有删改)

(1) 整体感知 针对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第1~3自然段主要写了朱彦夫靠着顽强的生命力创造了奇迹。 B. 第5自然段中的最后一句话引出了下文。 C. 文章详细介绍了朱彦夫在长津湖战役中的英勇表现。 D. 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第1句话用简练的语言总结了朱彦夫的参战经历。
(2) 整体感知“既然活着,就要活出名堂。”回到家乡的朱彦夫从两个方面,将自己的人生活出了名堂。
(3) 评价鉴赏 从内容上看,文中画横线的【A】【B】两处之间的联系是
(4) 评价鉴赏 第7自然段运用了描写,体现了朱彦夫的品质。
(5) 形成解释 读完文章后,你对标题中的“人民楷模,生命丰碑”有什么理解? (3分
(6) 创意运用 2023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70多年前,战争重创了朱彦夫的身体,但他仍然选择发挥余热,将一生献给祖国和人民。你有什么话想对朱彦夫说?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