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现代文阅读
人民楷模,生命丰碑(节选)
朱彦夫,14岁参军,16岁入党,经历过上百次战斗,十次英勇负伤,三次荣立战功。在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中失去了四肢和左眼,是特等革命伤残军人。
朱彦夫在朝鲜战场重伤回国,入院治疗初期,一直是“活死人”。他伤势严重,昏迷不醒,医院采取抢救措施——截肢、剖腹。而且,不止一次地截肢、剖腹。主治医生叹息道:“他如果能够活上三年,就是奇迹!”
93个日日夜夜之后,他出乎所有人意料地“复活”了!他的意识渐渐恢复,可身体的情况让他苦不堪言,终日郁郁寡欢。主治医生认真地对他说:“像你这种情况,有勇气活下去才是英雄!”医生的话像一把重锤敲击着他的心,使他打消了轻生的念头。他在医院先后经历47次手术,以超常的生命力不断地创造着奇迹:坐起来了;会大声说话了;手术部位愈合了……痛楚渐渐远去,大脑日趋清醒……
朱彦夫不甘心被人照顾着度过一生,他身强体壮的时候保家卫国,伤残退役以后应该回家乡陪伴着母亲。他向组织上提出要求,经组织批准以后回到了张家泉村。【A】张家泉村是沂蒙腹地一个小山村,迈步脚踏山,出门眼见天。山连山,山套山,山山连环。村里200多户人家分布在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百余米的峡谷地带。
医生判定他最多只能够活三年。可是,他经过六年苦涩煎熬、艰难锤炼,不但活了下来,还逐渐做到了生活自理。他在一望无际的艰难中,一寸寸、一点点、一步步,向着生命的亮光挺进。既然活着,就要活出名堂。随着时光流逝,他的自理能力越来越强。他已经不满足于简单地活着,他生发出强烈的愿望——我要工作!
他挑起村党支部书记的重任,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为了让乡亲们吃饱肚子,过好日子,他竭尽所能,吃苦受累,不在话下。【B】因为穿着假肢行走山路,他经常摔倒,有很多次跌倒滚下山去,摔得鼻青脸肿。
就这样,朱彦夫在崎岖的山路上,“站”着走,“跪”着走,“爬”着走。在无数次的跌倒和滚爬中,他带领乡亲棚沟造地,治山改水,劈山修田,重整家园。一开始,有村民打怵:村里总共百十号劳力,千亩荒地怎么改?他发了火:“我这个残疾人都不怕,你们怕什么?”世世代代在山沟里面刨食的村民,全凭手抬肩扛搬运来2.3万吨土石方,垒筑起1500多米长的暗渠,修整出40多亩土地,穷山村第一次有了良田。
张家泉村除了地少,更缺水。朱彦夫在数九寒天,带着大伙找水源,打机井。沂蒙山区十一月的天气非常寒冷,打了20多米的水井不出水,朱彦夫非要下到井底去看看。乡亲们劝阻他别下井,他说:“你们那个脚不行,我的假肢不怕冷。我下去!”当人们把他从井下拉上来的时候,冷水,血水,汗水交集,村民们心疼他,埋怨他。朱彦夫却是要让张家泉村“山上松树带帽,山下林果缠腰”。二十多年里,17斤重的假肢他磨坏7副。当年的穷乡僻壤,如今已经是万亩桃园,十里桃花,果实累累,繁荣昌盛。漫山遍野的桃花,“美景看不够,人在画中游”。村民们高兴,这是大家的心愿;他更高兴,这更是他的心愿。他没有手,却把山村装点得花果飘香。他没有脚,却和乡亲们走出了一条幸福之路。他说:“只要活着,只要有信念,就没有什么做不到的。”
朱彦夫,百次参战,十次负伤,九死一生,肢残眼障。他挑战极限,超越极限,精神伟大,人生不凡。他是人民楷模,他是生命丰碑。
(选自人民网,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