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节热火朝天的劳动课、一场精彩的足球赛、下雪时打的一场雪仗、过年时一家人包饺子的场景……静下心来想一想,你的脑海中是不是涌现出了各种难忘的场面?试着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出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场面。(200字左右)
【考点】
叙事类作文;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语言表达 困难
课时演练
换一批
1. 课外阅读。

                                                                   诚实的列宁

      列宁从小就不撒谎,并且勇于承认错误。

      5岁时,有一回,列宁拿着姐姐心爱的尺子玩,不小心弄断了,他立即拿着断成两截的尺子跑去告诉姐姐:“我在膝盖上不小心把尺子折断了。”他一边说一边模仿着做了个动作。姐姐见他这样诚实,就原谅了他。

      8岁时,有一天,他去姨妈家玩,在和表哥表姐做游戏时,他不小心碰到了一个花瓶,花瓶摔在地上,碎了。姨妈听见响声,走了过来,问他们是谁碰翻了花瓶。表哥表姐们都说不是他们干的,列宁涨红了脸,低着头,不敢做声。姨妈说:“可能是调皮的花猫干的吧!”回到家后,他翻来覆去睡不着,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并请求妈妈赶快把这件事转告给姨妈。姨妈知道后,夸他是个勇于承认错误的好孩子。

(1) 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并写下来。

喜爱—    马上—

诚信—    顽皮—

(2) 短文写了表现列宁诚实的几件事,试着用简短的语言概括一下。

(3) 用短文中的话说说,小时候的列宁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4) 读了这篇短文,你能理解列宁在对待犯错误的男孩时所采取的办法吗?你以后该如何对待自己做的错事呢?

现代文阅读 普通
2. 现代文阅读

十二烈士山

1938年春,东北抗日游击战争处境艰难。当时,东北抗日联军五军三师八团一连在连长李海峰、指导员班路遗的率领下,担任警戒任务。3月 16日,第三师师长命令八团于19 日前将警戒部队撤回,向李炮营集中。

18日拂晓,一连撤出警戒,李海峰同志等15人与总指挥部交通副官张凤春向李炮营转移,不久遭遇400多个日伪军。敌人发觉了他们,正向他们包围过来!李海峰果断地对班路遗说:“和敌人遇上了,不能再进山去了,不然,在雪地的脚印,会给敌人留下线索的!”他当机立断,下了命令:“立刻占领左前方小孤山,准备战斗!

正说着,敌人已经开始向他们射击了。战士们迅速向小孤山攀登。敌人也跟着一窝蜂地往山坡上冲。突然,山顶上,战士们一起开火,冲在前面的日伪骑兵被打翻在地,后面收不住的战马、敌人,互相践踏起来。一连战士趁机投出手榴弹,炸死了十几名日伪军。小孤山上的16名战士巍然屹立在山头。

敌人吃了亏,不敢再贸然进攻,就在对面的山上架起一门炮,又架起好几挺机枪,向山头开始了猛攻。炮火枪弹把山上的战士压得抬不起头来。敌人趁势舍马徒步冲到了山脚下。战士王发高喊一声“敌人上来了”,紧接着投出一颗手榴弹。同时,敌人的炮弹也在他身边爆炸,王发壮烈牺牲了。战士们凭借着山石,和敌人展开对射。号称“射手之王”的李海峰一连打死了几个敌人。敌人的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进攻又被打下去了。敌军指挥官见几百人的队伍竟打不过十几个战士,气得狂叫起来:“活的抓不到,统统打死,打死!”

激战到下午4点多钟,战士已牺牲了好几名,李连长也多处负伤,但是大家还在顽强地战斗。机枪手李芳邻的子弹打光了,他含泪把机枪拆毁扔掉,又用手枪和敌人展开对射,不幸中弹牺牲。指导员班路遗胸部负伤,仍与战士张全富坚守在东面。当十几个敌人冲上来时,张全富拉响了两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班指导员打倒了两个敌人,自己也因流血过多牺牲了。

夜幕降临了,疲乏的敌人停止了进攻。一连战士只剩下5个人了。两腿被炸断的李连长命令那4名战士立刻突围。战士们要求留下来与连长同生共死,李海峰严厉地说:我不能动了,你们把手榴弹给我集中一下。敌人不会给我们多少时间的,赶快突围吧!这是命令!”果然,敌人又悄悄来进攻了。李海峰先甩出一颗手榴弹,掩护着4名战士安全滑下山去,然后又扔出几颗手榴弹,就静静地躺在阵地上。几个敌人胆战心惊地摸上山来,刚要抓住他,李海峰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

第二天,我军大部队来到小孤山上,掩埋了英勇牺牲的12名烈士的遗体。这12名烈士是李海峰、班路遗、朱雨亭、魏希林、陈凤山、李芳邻、夏魁武、王仁志、张全富、杨德才、王发、李才。为了永远纪念为国牺牲的战士,第二路军总指挥部决定,将小孤山改名为“十二烈士山”。

(有删改)

(1) 整体感知 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①受命撤回→②→③→④→⑤烈士长眠

(2) 评价鉴赏 阅读下面的句子,分析作者花费笔墨描写敌军指挥官的作用。

敌军指挥官见几百人的队伍竟打不过十几个战士,气得狂叫起来:“活的抓不到,统统打死,打死!”

(3) 评价鉴赏文中的两处画线句是对李海峰的描写,表现出了他的品质。
(4) 第5 自然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战士个人,结合相关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获取信息 请用波浪线画出描写人物群体的句子。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

②获取信息 战士个人是怎样“顽强地战斗”的?照样子,写一写。结合写场面的。

(5) 评价鉴赏 这个自然段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好处是
(6) 评价鉴赏读完文章后,你对文中的哪个人物或者哪个情节印象最深刻?写出自己的感受。
现代文阅读 普通
3. 现代文阅读

考验(节选)

从上饶到恩施,叶挺将军最后被转移到桂林,囚禁在一个阴森的山洞里,终年不见阳光,洞外还驻扎着一个团的特务队伍,进行监视。敌人阴谋用磨难来动摇叶挺将军的革命意志。过了一些日子,敌人满心以为叶挺将军会动摇,于是,给叶挺将军加上“叶高参”的官衔,送上漂亮的国民党将军的服装,把他从山洞里请出来,并且派去专机,把他接到重庆。

重庆珊瑚坝飞机场上,一批国民党高级将领在迎接叶挺,准备用鼓掌来欢迎穿着国民党将军服、会与他们握手言欢的叶挺。飞机降落了,叶挺将军穿着一身破旧不堪的新四军军装,留着很长的头发。这一切,表明了叶挺将军和人民军队不可分割的血肉关系,显示着革命者的节操。

叶挺将军又被关进渣滓洞集中营楼下第二号牢房。国民党企图以“自由”和“第六战区司令长官”的地位来收买叶挺将军。叶挺将军义正词严地说:“要我和国民党合作,这是做梦!如果有一天我还能够获得自由,我马上就回到驻有人民军队的延安去!”

敌人还没有死心,造谣说:党早已不信任叶挺了!

叶挺将军在黑牢里,衣服破烂了,补好又穿上。日子久了,衣服上简直尽是补丁,两只衣袖像布条条一样,随风飘动,但他始终穿着那身人民战士的服装

在渣滓洞楼下第二号牢房,叶挺将军还用笔在墙壁上留下了大气凛然的诗句: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这首诗,后来被同志们谱成《叶挺囚歌》,每个人都喜欢唱它。

1946年春天,叶挺将军才在党和人民的支援下,获得了自由。在一个美好的黄昏,当叶挺将军出现在八路军驻渝办事处时,他身上穿的,仍然是那套补了又补、洗得干干净净的草绿色的新四军军装;长长的披在肩上的头发,保留着对敌人的仇恨。

(选自《在烈火中永生》,有改动)

(1) 整体感知 叶挺将军先后经受住了哪些考验?简要概括并完成下图。

(2) 评价鉴赏 第1自然段中的画线句写出了,从侧面表现了叶挺将军的
(3) 形成解释 文中三处画波浪线的内容都写到叶挺将军的服装,结合叶挺将军面临的处境,思考这三处描写各有什么含义。

①第一处:表明了叶挺将军和人民军队不可分割的血肉关系,显示了革命者的节操。

②第二处:

③第三处:

(4) 形成解释 结合【阅读链接】,谈谈你对“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里爬出”这句诗的理解。

【阅读链接】

1941年,正当中国人民的抗日卫国战争全面进行时,新四军军部和皖南部队9000余人在奉命北移途中,遭到国民党军7个师8万余人的包围袭击。新四军将士血战七昼夜,最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除2000余人突围外,大部分将士壮烈牺牲或被俘。叶挺将军前去谈判,被国民党扣押,他在上饶李村牢房的墙上,写下了“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正气压邪气,不变应万变”等名句。

(5) 创意运用 你想对叶挺将军说些什么?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