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前我国生活垃圾中厨余垃圾和塑料垃圾占比最大,急需对垃圾进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研究人员发现,厨余垃圾中的淀粉可被淀粉乳酸菌分解为乳酸,为进一步探究这六株不同的乳酸菌对厨余垃圾发酵的影响,研究者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100g粉碎后的厨余垃圾加入150mL水,配制成水溶液,装入玻璃瓶中备用。

②另取7个相同的大小适宜的玻璃瓶,按“0~6”号编号,并向每个瓶中依次加入等量的厨余垃圾水溶液。

③向1~6号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含不同类型菌株的乳酸菌液,0号瓶中加入等量的无菌水,盖紧瓶塞

④24h后测定每瓶溶液中的淀粉含量和乳酸含量。

请分析回答:

(1) 淀粉乳酸菌属于 (选填“单”或“多”)细胞生物,身体微小,必须借助于 才能观察到。与植物细胞相比,乳酸菌细胞中无成形的 ,遗传物质位于细胞特定的区域内。
(2) 上述实验中,设置“0”号瓶的作用是 。实验中保证每个玻璃瓶的大小一样,每个瓶中加入的垃圾水溶液、菌株液、无菌水的量都一样,这样做的目的是 
(3) 实验中须将每个玻璃瓶盖紧瓶塞并密封,其原因在于:乳酸菌需在没有 的条件下,才能分解糖类产生 
(4) 如果研究者在24h后测得每瓶溶液中的淀粉含量和乳酸含量如图所示,则表明菌株 分解淀粉的能力最强,菌株 分解淀粉的能力最弱。

(5) 该研究团队想要继续探究某菌株对厨余垃圾的发酵作用是否受外界温度条件的影响,并设计了试验方案,此实验中变量是 
【考点】
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实验探究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2. 大熊猫一直以高纤维素的竹子为食,却能保持圆润的体态,憨态可掬。通过大量的研究,我国科学家揭开了大熊猫吃素也胖乎乎的奥秘。
(1) 研究者在监测大熊猫的季节性体重和食性变化的过程中发现,每年4月到8月为食笋季,大熊猫平均每天增重约为0.23千克;每年9月到次年3月,大熊猫主要以竹子枝叶为食,平均每天增重约为0.06千克。由此分析可知,大熊猫食用的增重效果更明显。
(2) 为弄清使大熊猫体重增加的更多原因,研究者以小鼠为实验对象,探究食叶季节与食笋季节大熊猫肠道菌群对体重的影响,实验如下。

组别

甲组

乙组

丙组

肠道无菌小鼠

10只

10只

10只

菌群移植

生理盐水

食笋季节的大熊猫肠道菌群

食物

投喂等量的正常食物和竹粉饮食

记录结果

记录移植7、14、21天后小鼠的体重,结果如图

①实验所采用的小鼠均为肠道无菌小鼠,目的是

②实验中,甲组小鼠起作用,给乙组小鼠移植的菌群是

③根据图中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 研究者又对大熊猫的肠道菌群分析发现,丁酸梭菌在食笋季节含量更高。小鼠移植食笋季节大熊猫肠道菌群后脂肪含量更多,可能与丁酸梭菌产生的丁酸盐有关。为验证这一推测,研究人员用含丁酸盐的食物饲喂肠道无菌小鼠,与饲喂不含丁酸盐食物的小鼠相比,若结果为,则说明
(4)  影响大熊猫体重增加的因素有很多,除上述因素外,你认为还有可能的原因是
实验探究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