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财政收入规模是指财政收入的总体水平,它是衡量国家财力的重要指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代前期账政收入规模简表 

年代

岁入总额(万两)

顺治九年(1652)

2.428

康熙二十四年(1685)

3.123

雍正三年(1725)

3.585

乾隆十八年(1753)

4.069

乾隆三十一年(1766)

4.858

乾隆五十六年(1791)

4.359

嘉庆十七年(1812)

4.013

——摘编自申学锋《清代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变化述论》

材料二:鸦片战争结束后的第二年,户部巨额亏空被曝光,计有925万多两存银不翼而飞。1851年9月黄河在徐州决口,到1853年清政府不得不考虑用金融手段解决财政困难。当年二月,清廷勿勿出台政策,由户部主持发行以银两为单位的纸币——官票,规定政府各衙门及与政府合作的银钱号须照票面足额对付现银;五个月后,清廷规定地方在向中央缴税时不许缴纳官票,而后干脆不再提及官票的兑换问题。户部直至清末新政时才开始收回地方铸币权,此后中国社会长期受货币供应不足的困扰,以致金融控制权很大程度上受外资银行所主导,中国的币制进一步紊乱。 

——摘编自任志勇《 1850年前后清政府的财政困局与应对》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清代前期财政收入规模的发展趋势,并简述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1853年纸币改革的影响。
【考点】
清朝后期的统治危机; 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的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明清时期的农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的手工业的发展;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学者沈思孝说:“山西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其居室之法善也。”宋应星则指出:“商之有本者,大抵秦、晋、徽郡三方之人。”《清高宗实录》记载:“山西富户,百十万家资者,不一而足。”

——摘编自王俞现《中国商帮600年》

材料二 晋商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票号,从票号转型为银行,晋商原本也有机会。洋务运动给中国带来了现代银行体系,慈禧太后治下的中央银行以及后来的大清银行,都曾想把经营中央银行的权力交给晋商,但是,晋商自己坚决拒绝了。

——摘编自郎咸平《中国商帮》

材料三 “宁波帮”做买办的收入很丰厚,然而他们并不像晋商那样,把钱都用于买地、买房甚至是窖藏。宁波商人除了满足一些奢侈的享受,主要把财产用于投资新行业和改造原有产业,如进出口贸易、近代航运业、近代工业和金融业。他们在这些行业大获成功,甚至可以说,近现代上海的繁华,很大程度上都是宁波商帮开创和塑造的。

——摘编自梁小民《回望商帮》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
(2)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晋商丧失的机遇。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宁波商帮对近代中国社会进程做出的主要贡献。
材料分析题 普通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海关税制的演变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正德元年(1506年)之前为第一阶段,海关无任何税收,实行的是由官府高价收买的“给价收买”制。正德、嘉靖年间(16世纪前中期)为第二阶段,实行“抽分”制,即对“私货”按比例征收进口税,如正德三年(1508年)为十抽五、次年又改为十抽三、正德十二年(1517年)降为十抽二、即征收20%的实物税。自隆庆元年(1567年)开放(海禁)后为第三阶段,由抽实物税改为收货币税(抽银),此外还增加了出口税。为防止外商不如实报货,从隆庆五年(1571年)开始,明海关启用“丈抽”的办法,即在丈量船只大小之后,按照船只的大小(吨位)抽税。

材料二   在平定倭乱的过程中,明廷逐渐认识到:大海是闽人赖以生存的基础,在福建禁止海外贸易是不可能的。隆庆皇帝接受了“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的观点,即位后马上宣布准许在福建漳州有限地开放“海禁”,恪守了约200年的“海禁”政策终于被打破。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韩琦《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对明王朝的影响》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海关税制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隆庆时期调整海关税制的意图。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隆庆开关。
材料分析题 普通